时间: 2025-04-26 00:0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6:40
原文展示:
督兵过潮州渡 戚继光 〔明代〕 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 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地方,我已七次见到春天,又随着残月渡过江边的渡口。 我的行踪不要让沙鸥知道,我就像一片漂浮的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戚继光(1528-1588),明代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其军事生涯和抗倭斗争,风格刚健有力,充满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戚继光在南方抗倭期间,经过潮州渡口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在炎热南方多次征战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自由漂泊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汗血炎方七见春”展现了戚继光在南方长期征战的艰辛,而“又随残月渡江津”则描绘了他频繁的行军和转移。后两句“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则运用了沙鸥和浮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踪隐秘和身份不定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和自由的心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戚继光作为军事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在南方长期征战的艰辛和对自由漂泊生活的感慨。通过描绘诗人在炎热南方的多次征战和频繁的行军转移,以及对自己行踪隐秘和身份不定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汗血炎方七见春”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在南方多次经历春天的情景 B. 诗人在南方多次流汗和流血 C. 诗人在南方多次见到春天 答案:A
诗中的“行藏莫遣沙鸥识”中的“行藏”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行踪 B. 诗人的藏身之处 C. 诗人的行动 答案:A
诗中的“一片浮云是此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