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3:01
香花闭一林,真士此看心。
行道白云近,燃灯翠壁深。
梵筵清水月,禅坐冷山阴。
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兰若(寺庙)中的清雅生活。香花在林中盛开,真正的智者在此静心思考。走在白云近处的小路上,灯光照映在翠绿色的壁上,显得清幽深邃。梵音袅袅,清水映照着月光,禅坐于冷清的山阴之下。更有对东溪风景的赞美,明天我将兴致勃勃地去探寻。
钱起(约 730-799),字仲明,号青丘,唐代诗人,出身于江南,长于诗歌创作。他的诗风格清新、典雅,擅长描绘山水、抒发情感,常常融入对道教和佛教思想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宗教的思考。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兰若,表达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宿远上人兰若》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透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香花闭一林,真士此看心”开篇即设定了清幽的环境,香花盛开、隐士独处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与静谧,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当诗人提到“行道白云近”时,白云似乎是隐士心灵的寄托,象征着自由与升华。而后面的“燃灯翠壁深”,则在灯光的映衬下,突显出一种温暖而幽深的氛围,给人一种心灵宁静的感受。
“梵筵清水月”与“禅坐冷山阴”,进一步深化了诗的宗教意境。清水与明月的映照,加上禅坐的静谧,构成了一个理想的修行场所,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对禅宗修行的赞美。最后一句“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更是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计划,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探索的激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传达了诗人对内心平和与自然美的深切向往。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探索自然的情感基调。
诗中“真士此看心”中的“真士”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隐士或智者
C. 朋友
D. 学者
“梵筵清水月”中的“梵筵”主要指:
A. 音乐会
B. 宗教法事
C. 餐桌
D. 诗会
诗人提到“明朝乘兴寻”是想表达:
A. 对明天的期待
B. 对过去的回忆
C. 对隐士生活的厌倦
D. 对旅行的无奈
答案: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唐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