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别友人》

时间: 2025-07-27 10:47:19

诗句

愁多不忍醒时别,想极还寻静处行。

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47:19

原文展示:

别友人
长孙佐辅 〔唐代〕
愁多不忍醒时别,
想极还寻静处行。
谁遣同衾又分手,
不如行路本无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分别的不舍与愁苦,作者在分别时感到非常伤感,甚至不忍心在清醒时告别。思念之情让他不断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来思考和安慰自己。最后,作者感叹道,既然分离是无可避免的,那不如在行路中就把这种无情的分别视为常态。

注释:

  • 愁多:指愁苦的情绪很多,难以承受。
  • 不忍醒时别:在清醒的时候,不忍心和朋友告别。
  • 想极:思念到极点,极其思念。
  • 静处:指安静的地方,便于思考与沉淀情感。
  • 同衾:共用一床被子,指彼此亲密无间。
  • 分手:分离、分别。
  • 行路:走路,这里指生活的旅程。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同衾”常用于形容朋友之间的亲密,强调了彼此的感情深厚。分手则是生离死别的常态,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长孙佐辅,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为抒情诗,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背景下,通常反映了对友情的珍惜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诗歌鉴赏:

这首《别友人》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开头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分别的愁苦,尤其是“不忍醒时别”,将友谊与愁苦紧密相连,体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不舍。接下来的“想极还寻静处行”更是展示了作者在情感上的孤独与迷惘。他尝试在安静的地方思考,却发现自己无处可去,情感依然无法释怀。最后一句“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则是对友谊与人生的深刻反思,虽然彼此曾经亲密,但生活的无情与宿命让这份情感显得更加脆弱。整首诗在情感的深度与哲理的思考上都令人深思,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愁多不忍醒时别”:表达了作者在分离时内心的愁苦,不忍心面对这个时刻。
    • “想极还寻静处行”:在思念的极致中,试图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思考。
    • “谁遣同衾又分手”:感叹曾经的亲密如今却要分离,令人心痛。
    • “不如行路本无情”:暗示生活的无情,接受分离的现实。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同衾”与“分手”,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人生比作行路,突出生活的无情。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 “愁”:象征着离别时的痛苦与不甘。
  • “静处”: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行路”: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分别的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愁苦
    • C. 无所谓
    • D. 期待
  2. “行路本无情”是指什么?

    • A. 行路很快乐
    • B. 人生的无情与现实
    • C. 行路的乐趣
    • D. 旅行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对比《别友人》和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分离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情与壮志,而长孙佐辅则更显细腻与愁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份内容涵盖了对长孙佐辅《别友人》的全面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中原旧事戏作 饮牛歌 夜饮即事 社日 怀旧三首 其三 月下醉题 山行 秋夜读书有感 秋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禽困覆车 龍字旁的字 措置失宜 牛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会者不忙 致祷 风字旁的字 电流星散 回塘 自字旁的字 雄才大略 鲍子知我 龙开头的成语 见遇 默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