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6:36
日落风々,驱车行远郊。
中心有所悲,古墓穿黄茅。
茅中狐兔窠,四面乌鸢巢。
鬼火时独出,人烟不相交。
行行近破村,一径欹还坳。
迎霜听蟋蟀,向月看蟏蛸。
翁喜客来至,客业羞厨庖。
浊醪夸泼蚁,时果仍新苞。
相劝对寒灯,呼儿爇枯梢。
性朴颇近古,其言无斗筲。
忧欢世上并,岁月途中抛。
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夕阳西下,微风拂面,我驱车行驶在远郊。心中隐隐有些悲伤,古墓被黄茅覆盖。茅草中藏着狐兔的窝,四周是乌鸦的巢穴。时不时有鬼火闪烁,周围却没有人烟。走近一座破村,只有一条小路曲折而陡。迎着霜寒,我听见蟋蟀鸣叫;对着月光,我看见蟏蛸在游动。老翁喜悦地迎接客人,自己却为家中的简陋感到羞愧。浑浊的酒让人沉醉,时令的果实仍然新鲜。我们相劝对着寒灯,叫儿子去点燃枯枝。我的性情淳朴接近古人,所说的话没有丝毫的斤斤计较。世间的忧愁与欢喜是并存的,岁月在途中悄然流逝。谁能理解这位问路的客人,只能空作扬雄的嘲笑。
作者介绍:长孙佐辅,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长孙佐辅游历山野之际,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对人世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纯真时代的向往。
《山行书事》是一首描写山野风光与人情世态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日落时分的远郊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开篇的“日落风々”设定了诗的氛围,风中的落日既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生命的流逝。诗人看到了古墓,心中不禁涌起悲伤,古墓的存在让他思考生死和时间的无情。
接下来的描写如“茅中狐兔窠,四面乌鸦巢”则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灵动,然而周围“人烟不相交”的孤寂感又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寞。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行近破村,听见蟋蟀鸣叫,月下的蟏蛸,体现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感悟。
最后,老翁的热情迎接与客人的羞愧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情的温暖与社会的冷漠。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感叹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鬼火”)、拟人(如“翁喜客来至”)、对仗(如“迎霜听蟋蟀,向月看蟏蛸”)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孤独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鬼火”是指什么?
A. 鬼魂的火焰
B. 自然现象
C. 人工火光
答案:A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孤独感?
A. 迎霜听蟋蟀
B. 古墓穿黄茅
C. 幸福的团聚
答案:B
诗中“翁喜客来至”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A. 家庭的温暖
B. 社会的冷漠
C. 经济的繁荣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山行书事》和《静夜思》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但《山行书事》更侧重于对人世的思考与自然的观察,而《静夜思》则集中在思乡之情的表达。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传达上各有特色,前者的孤独感更为明显,后者则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