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4:22
次韵马元宾
苏轼 〔宋代〕
流落江湖万里归,相逢自慰已差池。
初闻好句惊人倒,悔过东庭识面迟。
握手宁知无贺监,结交谁复许袁丝。
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多年后归来的感慨。与友人重逢,虽然心中有所慰藉,但因相逢时机已晚,心中难免有些遗憾。初听到好的诗句,令人惊叹,但也让人懊悔自己当初未能及时识别。握手之间,怎能知道没有贺监的祝贺;结交之间,又有谁能再许诺袁丝(袁枚的丝绸)。塞外的鸿雁正欲飞向高空,年老的我又怎能指望追随其后呢?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等多方面成就卓越,风格洒脱、豪放。苏轼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影响了他的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表达了与老友相逢的喜悦以及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无奈与遗憾。
《次韵马元宾》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展现了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与对友谊的珍惜。诗的开头以“流落江湖万里归”引入,暗示了诗人经历过漫长的漂泊生活,归来时心中既有喜悦也有落寞。接着“相逢自慰已差池”表达出与老友重逢的错过,似乎即使重逢,时光的流逝已经让彼此的情感变得微妙而复杂。
诗中提到的“初闻好句惊人倒”,不仅展示了苏轼对文学的热爱,还反映了他对才华的渴望与自我反省。对于“握手宁知无贺监,结交谁复许袁丝”,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过往的惋惜。最后两句“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则以鸿雁的形象,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表达出即使年老,也难以追随年轻时的理想与激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整首诗使用了比喻(如“塞鸿”象征理想与追求)、对仗(如“握手宁知无贺监,结交谁复许袁丝”)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人生的无常与友谊的珍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体现了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友情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流落江湖”是指什么状态?
A. 归乡
B. 漂泊
C. 定居
“握手宁知无贺监”中“贺监”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官员的祝贺
C. 诗句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追求理想的希望
B. 对老年的无奈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