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河满子 湖州寄南守冯当世》

时间: 2025-04-27 14:35:06

诗句

见说岷峨悽怆,旋闻江汉澄清。

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

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

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5:06

原文展示:

见说岷峨悽怆,旋闻江汉澄清。
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
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
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白话文翻译:

听说岷峨山的风景凄清,立刻又听说江汉一带已恢复清澈。但是感觉到秋天来临的时候,归家的梦却格外美好,西南方也有长城的所在。东边的府邸里人数最少,西边的山脉初步平定了八国之乱。不要辜负花溪的美景纵情游玩,何必在药市中微微行走。试问在酒家门口的人是否还在,空留这一地的美名。唱着子渊的新曲,想必是特别含情的。

注释:

  • 岷峨:指岷山,位于四川省,风景秀丽。
  • 江汉:指长江和汉江,古称江汉。
  • 长城:这里可能是指西南的险要地势。
  • 东府:指东边的官府。
  • 花溪:指美丽的溪流,寓意游玩的乐趣。
  • 药市:指市场,可能指代商业活动。
  • 当垆:指卖酒的酒家,形象地描绘出酒家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湖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情,反映出他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开头就展现了苏轼对于山水的细腻观察,岷峨的“悽怆”与江汉的“澄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诗人通过对秋日归梦的描绘,传达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西南的长城不仅是地理的象征,也代表着勇气与坚韧。

诗中提到的东府与西山,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对时局的敏感,表现了他对社会的思考。最后两句则是对酒家生活的描写,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意象与情感抒发,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见说岷峨悽怆:听说岷峨的景色凄凉,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与内心的情绪。
  2. 旋闻江汉澄清:紧接着又听说江汉水清,形成对比,反映出世事的变化。
  3. 但觉秋来归梦好:秋天的到来使得归家的梦显得格外美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4. 西南自有长城:西南的壮丽景色与长城相连,象征着坚韧与希望。
  5. 东府三人最少:提到东边的府邸,暗示朋友的稀少,体现孤独感。
  6. 西山八国初平:西山的八国初平,反映时代的变迁与安定。
  7. 莫负花溪纵赏:劝诫自己和朋友不要辜负美好的风景,尽情享受。
  8. 何妨药市微行:即使在市场中闲逛,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9. 试问当垆人在否:询问酒家的酒保,体现了人际交往的温暖。
  10. 空教是处闻名:空留美名,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
  11. 唱著子渊新曲:提到唱子渊的新曲,暗示了对音乐的热爱与情感的寄托。
  12. 应须分外含情:音乐中自应更加情深意重,传达了对情感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岷峨悽怆”与“江汉澄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心境相结合,丰富了诗意。
  • 拟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家乡的思念、对朋友的关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反映出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岷峨: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内心的凄凉。
  • 江汉:象征清澈与安宁。
  • 长城:象征坚韧与希望。
  • 花溪: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 药市:象征市井生活的平常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岷峨”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湖州
    • C. 长江
    • D. 西南
  2. 诗中提到的“东府三人最少”指的是?

    • A. 朋友
    • B. 家人
    • C. 官员
    • D. 游客
  3. 诗中提到的“当垆人”是指什么?

    • A. 卖酒的人
    • B. 钓鱼的人
    • C. 画画的人
    • D. 唱歌的人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河满子》与李白《庐山谣》
    •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社会感悟,而李白则偏向于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寄题安福李令适轩 毁璧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题前定录赠李伯牖二首 观化十五首 戏赠世弼用前韵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发赣上寄余洪范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 休堂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攀止 引而伸之 综错 弸中肆外 忏陈 鼠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包含莱的词语有哪些 大马金刀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吉星 立字旁的字 清尘浊水 西域都护府 气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