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花朝州大夫李公集诸生于燕喜亭论学寻命童子歌鹿鸣赋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1 13:47:43

诗句

韩刘游后古亭虚,太守今劳驻隼旟。

骀荡春风吹讲席,周遭山色胜环滁。

听来元论迷俱破,赋就缁衣气转舒。

小大从公移白日,煌煌银烛照葱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7:43

原文展示

韩刘游后古亭虚,太守今劳驻隼旟。
骀荡春风吹讲席,周遭山色胜环滁。
听来元论迷俱破,赋就缁衣气转舒。
小大从公移白日,煌煌银烛照葱裾。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亭子里,韩、刘二人的游览已然成空;如今太守在此驻足,挂着隼鸟的旌旗。
春风轻拂,讲坛上学问的氛围荡漾开来,四周的山色景致胜过环绕滁州的风光。
听着那些元代的学说,迷惑的思想都已破灭,所作的诗赋使得身穿黑衣的学子们气息转为宽松。
无论大小都随着公子的号召而移步,明亮的银烛照耀着他们的青色衣裳。

注释

  • 韩刘:指汉代的韩愈和刘禹锡,二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 隼旟:隼鸟的旌旗,象征着威武。
  • 骀荡:指春风轻快而自在。
  • 缁衣:古代学子的装束,多为黑色,象征学问。
  • 葱裾:指青色的衣裳,形容学子们的装扮。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莫与齐,明代诗人,精于诗词,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色抒发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次典礼或学术讨论会上,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氛围和社会风气。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古亭为背景,描绘了一场学术交流的场景,展现了学习的氛围与自然的和谐。开头部分提到韩、刘二位文学巨匠,暗示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太守的出现,不仅是对地方治理的象征,也是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体现了社会对学问的尊重。接着,诗人描绘了春风吹拂的感觉,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后,诗的尾声通过描写烛光照耀学子的情景,传递出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表现了青年学子的朝气与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韩刘游后古亭虚”:古亭因韩、刘二人的游览而变得空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
    • “太守今劳驻隼旟”:太守特意驻足,显示出对文化的重视。
    • “骀荡春风吹讲席”:春风轻拂,讲座气氛愉悦。
    • “周遭山色胜环滁”:四周的山水美丽胜过滁州的名胜。
    • “听来元论迷俱破”:元代学说的迷惑皆已消散,知识的真理在此显现。
    • “赋就缁衣气转舒”:创作的诗赋使得知识分子气息变得宽松。
    • “小大从公移白日”:无论大小,皆跟随公子的号召而行动。
    • “煌煌银烛照葱裾”:明亮的烛光照耀着学子的衣裳,展现出求知的精神。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学问之间的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彰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人风雅生活的赞美,展现了社会对学术的尊重和重视。

意象分析

  • 古亭:象征古老文化的积淀。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寓意学习的乐趣。
  • 隼旟:象征威严与权力的结合,表明对知识的重视。
  • 银烛:象征光明与希望,照亮求知之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谁是诗中提到的古代文学家?

    • A. 李白
    • B. 韩愈
    • C. 杜甫
  2. 诗中“骀荡春风”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寒冷
    • B. 温暖
    • C. 杂乱
  3. “缁衣”代表着什么?

    • A. 美丽
    • B. 学识
    • C. 忍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登高》

诗词对比

  • 比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展现了对理想与学识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元明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 和赠其年 贺新郎·绰约人如玉 贺新郎 平安夜室外监火,俄而雪至,独立雪中赋 贺新郎 其十一 为檗子寿 贺新郎 补撰前内子传有感 贺新郎·秋夜歌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四十七 贺新郎 秋日行西苑仍用前韵 贺新郎·知彼须知此 贺新郎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宝鸭 田字旁的字 皈依佛法 长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非任 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笨伯 舌字旁的字 沈犀 糹字旁的字 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五姓蕃 颓垣断壁 日昃忘食 规矩准绳 心如铁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