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3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38:26
治病
钱宝琛 〔清代〕
治病如治国,药石匪妄投。
君臣佐使间,大小理亦侔。
人生精气神,浩荡天机流。
阴阳既适职,体质分刚柔。
肤革一以实,肓膏百无忧。
菖蒲亦引年,丹砂亦可求。
树本苟不固,病谁能瘳。
勿用扁鹊言,终从贾生谋。
治病就像治国,药石绝不可随便使用。
君臣和佐使之间,大小事务应当一视同仁。
人的精气神,浩浩荡荡如天机流转。
阴阳之气各尽其职,体质则分为刚与柔。
皮肤和内脏兼顾,百病自然无忧。
菖蒲可以延年,丹砂也可求得。
树根若是不牢固,谁能治愈其病?
不要听信扁鹊的言论,最终还是要依靠贾生的谋略。
作者介绍:钱宝琛,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擅长诗词,尤其在医学和哲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医学和治国理政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通过将治病和治国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医学和政治治理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将治病与治国进行类比,展现了作者对医学和政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就点明了主题——治病应如治国,强调了措施的严谨与科学性,反对随意用药。接着,诗人通过“君臣佐使”的比喻,指出在治病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诗中提到“阴阳既适职”,引入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表现出对阴阳调和的重视。接下来的“肤革一以实,肓膏百无忧”,则强调了全面的身体检查与调理是治病的根本,体现了作者对整体观念的认同。
最后两句“勿用扁鹊言,终从贾生谋”,则是对传统医学的反思,强调了理性分析与实际经验的重要性,表明在面对疾病时,需依靠经验与智慧,而不是盲目相信权威。
整首诗在平仄对仗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与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医术的阐述,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类比治病与治国,表达了对医学的深刻理解与对传统智慧的反思,强调科学、理性和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治病如治国,强调了什么?
A. 随意用药
B. 严谨的治疗方法
C. 只用传统方法
诗中提到的“君臣佐使”是指什么?
A. 治国的角色
B. 医生的角色
C. 病者的角色
“勿用扁鹊言”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A. 传统医学的绝对性
B. 传统医学的局限性
C. 现代医学的优越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为深入理解诗歌提供更为丰富的背景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