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治病》

时间: 2025-04-24 03:38:26

诗句

治病如治国,药石匪妄投。

君臣佐使间,大小理亦侔。

人生精气神,浩荡天机流。

阴阳既适职,体质分刚柔。

肤革一以实,肓膏百无忧。

菖蒲亦引年,丹砂亦可求。

树本苟不固,病𤺄谁能瘳。

勿用扁鹊言,终从贾生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38:26

原文展示:

治病
钱宝琛 〔清代〕

治病如治国,药石匪妄投。
君臣佐使间,大小理亦侔。
人生精气神,浩荡天机流。
阴阳既适职,体质分刚柔。
肤革一以实,肓膏百无忧。
菖蒲亦引年,丹砂亦可求。
树本苟不固,病谁能瘳。
勿用扁鹊言,终从贾生谋。

白话文翻译:

治病就像治国,药石绝不可随便使用。
君臣和佐使之间,大小事务应当一视同仁。
人的精气神,浩浩荡荡如天机流转。
阴阳之气各尽其职,体质则分为刚与柔。
皮肤和内脏兼顾,百病自然无忧。
菖蒲可以延年,丹砂也可求得。
树根若是不牢固,谁能治愈其病?
不要听信扁鹊的言论,最终还是要依靠贾生的谋略。

注释:

  • 药石匪妄投:药石不应随意投放。
  • 君臣佐使:指治国中的各个角色,君主、臣子和辅助者。
  • 精气神:指人的精神和生命力。
  • 阴阳: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指自然界的两种基本力量。
  • 肤革:指皮肤的表层。
  • 肓膏:指内部的脏腑。
  • 菖蒲:一种草本植物,古时认为它有延年益寿之效。
  • 丹砂:一种矿物,古代被认为有药用价值。
  • 扁鹊:古代著名的医生,寓意听取他人之言。
  • 贾生:指西汉的贾谊,意在强调智谋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宝琛,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擅长诗词,尤其在医学和哲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医学和治国理政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通过将治病和治国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医学和政治治理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将治病与治国进行类比,展现了作者对医学和政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就点明了主题——治病应如治国,强调了措施的严谨与科学性,反对随意用药。接着,诗人通过“君臣佐使”的比喻,指出在治病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诗中提到“阴阳既适职”,引入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表现出对阴阳调和的重视。接下来的“肤革一以实,肓膏百无忧”,则强调了全面的身体检查与调理是治病的根本,体现了作者对整体观念的认同。

最后两句“勿用扁鹊言,终从贾生谋”,则是对传统医学的反思,强调了理性分析与实际经验的重要性,表明在面对疾病时,需依靠经验与智慧,而不是盲目相信权威。

整首诗在平仄对仗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与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医术的阐述,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治病如治国:强调治病的严谨性。
  2. 药石匪妄投:警惕随便使用药物。
  3. 君臣佐使间:比喻各角色的协同。
  4. 大小理亦侔:强调治病的全面性。
  5. 人生精气神:提到人的生命力。
  6. 浩荡天机流:形容生命的广阔与流动。
  7. 阴阳既适职:阴阳调和是治病的关键。
  8. 体质分刚柔:体质的差异决定治疗方式。
  9. 肤革一以实:强调皮肤和内部的平衡。
  10. 肓膏百无忧:全面调理无忧。
  11. 菖蒲亦引年:自然药物的效果。
  12. 丹砂亦可求:古代药物的探索。
  13. 树本苟不固:树木根基不稳则难以生长。
  14. 病谁能瘳:疾病无法治愈。
  15. 勿用扁鹊言:反思传统医学。
  16. 终从贾生谋:强调智慧与经验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治病比作治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类比治病与治国,表达了对医学的深刻理解与对传统智慧的反思,强调科学、理性和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药石:象征治疗手段。
  • 君臣:象征权力与责任。
  • 阴阳:象征自然法则。
  • 菖蒲、丹砂:象征自然和药用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治病如治国,强调了什么? A. 随意用药
    B. 严谨的治疗方法
    C. 只用传统方法

  2. 诗中提到的“君臣佐使”是指什么? A. 治国的角色
    B. 医生的角色
    C. 病者的角色

  3. “勿用扁鹊言”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A. 传统医学的绝对性
    B. 传统医学的局限性
    C. 现代医学的优越性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y 陆游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治病》与《春望》:两者都在反映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但《治病》更侧重于理性与科学,而《春望》则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清代诗人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为深入理解诗歌提供更为丰富的背景和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仲屯田次韵 菩萨蛮(歌妓) 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六首 其一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禊亭 忆江南寄纯如五首 其一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授经台(乃南山一峰耳,非复有筑处。) 次韵送徐大正 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笃定泰山 加率 象结尾的成语 羊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凉棚 挑唇料嘴 戏豫 包含宏的成语 飞觞走斝 里外夹攻 丁达尔效应 包含醮的词语有哪些 丶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礌礌落落 准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