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0:59
道旁僵卧马,撩乱飘风鬃。
足下双烙字,官印依稀红。
借问来何所,乌戈及湟中。
曾从征南军,百战立边功。
老病不见收,流落荒烟丛。
当时列天厩,食料何繁丰。
朝辞长安陌,暮刷幽燕踪。
至今一仰秣,犹能生长风。
路旁的马僵卧在地,鬃毛被风吹得凌乱。
马蹄下的双烙印,官印依稀可见。
我问你从哪里来,回答是乌戈和湟水之地。
你曾参与征南的军队,百战之中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老病缠身,流落在荒凉的烟雾丛中。
当年在天厩中,食物多么丰盛。
早晨离开长安的街道,晚上又回到幽燕的踪迹。
至今仰望马儿,依然能感受到生长的风。
钱宝琛(1628-1710),字景升,号澹庵,清代诗人,文学家。其作品多描绘边疆生活,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军旅生活的感慨。
《道旁》创作于清代,诗人可能在外征战多年,经历了战争的艰辛与生活的困苦。这首诗通过一匹马的视角,反映了诗人的心境和对往昔荣华的怀念。
《道旁》以马为叙述者,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开篇描绘马的状态,既是对自身命运的反映,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感慨。马的鬃毛被风吹乱,正如诗人内心的纷乱与不安。接着,诗人通过马蹄下的烙印和官印,隐喻自己曾经的荣耀与身份,如今却沦落到荒烟丛中,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以及对当下困境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思索与反省。
此外,诗人通过描述征南军的经历,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感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最后,以“至今一仰秣,犹能生长风”结尾,意味深长,暗示尽管身处逆境,但内心仍有希望与渴望,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道旁僵卧马,撩乱飘风鬃。
描述马在路旁卧倒,外界的风将鬃毛吹得凌乱,象征马的无助与孤独。
足下双烙字,官印依稀红。
马蹄下的烙印与官印,暗示马曾属于某个有地位的主人,象征着曾经的荣耀。
借问来何所,乌戈及湟中。
询问马的来处,马的回答涉及古代民族与地名,体现了历史的厚重。
曾从征南军,百战立边功。
讲述自己的军事经历,立下赫赫战功,反映出对往昔的自豪感。
老病不见收,流落荒烟丛。
现状的悲惨,年老体弱,流落在荒凉的环境中,表现出无奈与失落。
当时列天厩,食料何繁丰。
回忆曾经在天子马厩中享受丰盛的食物,渴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朝辞长安陌,暮刷幽燕踪。
描述长安与幽燕的对比,象征着故乡的思念与游子心中的漂泊感。
至今一仰秣,犹能生长风。
即使在困境中,依然向往自由与希望,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乌戈”指代什么?
A. 一种马
B. 古代北方民族
C. 一座城市
D. 一种食物
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主要体现在?
A. 对马的描绘
B. 征南军的经历
C. 对长安的思念
D. 对荒烟的感慨
诗中“至今一仰秣”意味着什么?
A. 仍在享受生活
B. 仍然保持希望和追求
C. 依然有丰盛的食物
D. 只有孤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