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2:39
楞伽晓月
作者: 莫与齐 〔明代〕
峡东流正驶,安得此停泓。
搔首眺苍旻,孤月楞伽明。
须臾寒潭影,髣髴灵台平。
悬崖闻飞瀑,高枕殊凄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在峡东流动的情景,渴望在宁静的水面上停留片刻。诗人抬头望向苍穹,看到孤独的月亮在楞伽山上明亮地照耀。顷刻间,寒潭中的月影仿佛映照出灵台的平静。耳边传来悬崖上飞瀑的声音,令人感到一阵清冷和孤寂。
“楞伽”出自佛教典籍,象征着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结合诗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清净心境的向往。
莫与齐,明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自然及人生哲理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该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之际,面对自然的美景,触发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展现了对宁静和内心平和的渴求。
《楞伽晓月》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通过描绘峡东水流与孤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渴求和对孤独的感慨。开篇“峡东流正驶,安得此停泓”,展现了水流的动感与诗人内心的静谧形成对比,暗示了人的渴望与自然的流动之间的矛盾。
在“搔首眺苍旻,孤月楞伽明”中,孤月的描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更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而月亮的明亮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在接下来的“须臾寒潭影,髣髴灵台平”中,诗人通过寒潭的月影,传达了一种瞬间的宁静感,仿佛灵台已然清明,超然于世俗纷扰之外。
最后两句“悬崖闻飞瀑,高枕殊凄清”则将自然的声音与内心的情感结合,飞瀑的声音让人联想到孤独的清冷,诗人高枕而卧,反映了他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也隐含着对自我内省的思考。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既有对外在世界的感受,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清明心境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哲思。
“孤月”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亲密关系
B. 孤独与思考
C. 快乐的生活
诗中“须臾”意思是?
A. 永久
B. 短暂
C. 长久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描写战争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C. 讲述历史故事
《楞伽晓月》与《静夜思》在意象上都运用了月亮,前者强调孤独与内心的清澈,后者则更多地表达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共通之处,均表现出对宁静的渴望与内心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