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时间: 2025-04-23 21:15:55

诗句

假合幻躯难靠,夭寿定数孰逃。

屈子大招奚益,渊明自挽最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5:55

原文展示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假合幻躯难靠,夭寿定数孰逃。屈子大招奚益,渊明自挽最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虚幻的思考,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作者认为,假如生命的存在只是一个幻影,那就难以依靠;而在生命的短暂和注定的寿命面前,又有谁能够逃避呢?屈原的壮志豪情又能带来什么益处呢?而陶渊明自我解脱的态度则显得更为高尚。

注释

  • 假合幻躯:指的是虚幻的身体,意指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 夭寿:早夭和寿命,暗示人生的无常。
  • 屈子:指屈原,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以壮志未酬而自沉于江。
  • 渊明:指陶渊明,隐居诗人,以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隐,南宋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人推崇。他的创作多反映个人志向与社会现实,尤其对历史文化有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生命与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老病”作为主题,开篇即以“假合幻躯”引入,直指生命的虚幻与短暂。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身世的无奈,仿佛人生不过是一个幻影,难以依靠。接着,通过“夭寿定数孰逃”来强调命运的不可逆转,人生的长短乃是天定,个体的挣扎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屈子大招奚益”一句,提及屈原,既是对其壮志的怀念,也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屈原虽有伟大理想,但最终未能改变命运。而陶渊明则以其“自挽”的姿态,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选择隐逸以求内心的宁静。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在思考生命与理想的同时,也显现出对生活态度的选择。

诗人在字句间流露出无奈与豁达,既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形成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内涵,使得整首诗具有丰富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假合幻躯难靠:假如生命只是虚幻的存在,那就无法依靠。
  2. 夭寿定数孰逃:早夭与寿命是命中注定,有谁能够逃避呢?
  3. 屈子大招奚益:屈原的壮志豪情对人生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4. 渊明自挽最高:陶渊明以自我解脱的态度,显得更加高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假合幻躯”比喻生命的脆弱。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孰逃”与“奚益”的反问,突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问。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命运的无常,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在面对无常时应持有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幻躯: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屈子:象征理想与信念的追求。
  • 渊明:象征超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传达了情感,也引发读者对生命与理想的深层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假合幻躯”中的“幻躯”指什么? A. 真实的身体
    B. 虚幻的存在
    C. 健康的生命

  2. 屈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隐居生活
    B. 理想与信念
    C. 生命的脆弱

  3. 陶渊明的态度在诗中被认为是什么? A. 追求权力
    B. 自我解脱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陶渊明《饮酒》:展现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然。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刘克庄的对比:李白追求的是豪放与洒脱,而刘克庄则更显内敛与深思,两者在对人生的态度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白诗集》
  • 《陶渊明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马粹老四明杂诗聊纪里俗耳十首 其七 和马粹老四明杂诗聊纪里俗耳十首 其六 和马粹老四明杂诗聊纪里俗耳十首 其四 失调名 和陈恬思其叔子思有书斋在山中二首 将至酇城和德麟韵 经史阁 秋菊 诸葛菜 大雨中游岳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麥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空中管制 斗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骑马找马 招魂扬幡 作意 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礼顺人情 横队 亲不敌贵 石室 书场 心如刀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