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李秀才入军》

时间: 2025-05-04 10:25:54

诗句

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

书生只是平时物,

男子争无乱世才。

铁马已随红旆去,同人犹著白衣来。

到头功业须如此,莫为初心首重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5:54

原文展示:

送李秀才入军 李山甫 〔唐代〕 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 书生只是平时物,男子争无乱世才。 铁马已随红旆去,同人犹著白衣来。 到头功业须如此,莫为初心首重回。

白话文翻译:

柔弱的柳树和坚贞的松树一起种植,不因霜雪而难以自立。 书生只是平时的存在,男子在乱世中才能展现才华。 铁马已经随着红旗离去,同伴们仍然穿着白衣前来。 最终的功业必须如此,不要因为初心的改变而回头。

注释:

  • 弱柳:比喻柔弱的人。
  • 贞松: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 霜霰:霜和雪,比喻困难和挑战。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指文弱的人。
  • 铁马:指战马,比喻战士。
  • 红旆:红色的旗帜,指军队。
  • 白衣:指平民的服装,比喻未参军的人。

诗词背景: 李山甫是唐代诗人,其生平不详。这首诗是送别李秀才入军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李秀才的期望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乱世的看法和对英雄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弱柳和贞松的对比,强调了在困难面前坚持的重要性。诗人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应该在乱世中展现才华,而不是仅仅作为平时的书生。诗中的“铁马已随红旆去”描绘了战士的英勇,而“同人犹著白衣来”则表达了同伴们的支持。最后两句诗鼓励李秀才要坚持初心,不要因为困难而改变。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充满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通过弱柳和贞松的对比,表达了在困难面前坚持的重要性。
  • 第二句强调了在乱世中展现才华的必要性。
  • 第三句描绘了战士的英勇。
  • 第四句表达了同伴们的支持。
  • 最后两句鼓励李秀才要坚持初心,不要因为困难而改变。

修辞手法:

  • 对比:弱柳和贞松的对比,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
  • 比喻:铁马比喻战士,红旆比喻军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坚持初心,展现才华,不要因为困难而改变。

意象分析:

  • 弱柳:柔弱的人,比喻在困难面前容易屈服的人。
  • 贞松:坚贞不屈的人,比喻在困难面前坚持的人。
  • 铁马:战士,比喻英勇的人。
  • 红旆:军队,比喻战斗的场景。
  • 白衣:平民,比喻未参军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弱柳”和“贞松”分别比喻什么? A. 柔弱的人和坚贞不屈的人 B. 柔弱的树和坚贞的树 C. 柔弱的人和坚贞的树 D. 柔弱的树和坚贞不屈的人 答案:A

  2. 诗中的“铁马”和“红旆”分别比喻什么? A. 战士和军队 B. 战马和旗帜 C. 战士和旗帜 D. 战马和军队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两句鼓励李秀才做什么? A. 坚持初心 B. 改变初心 C. 放弃初心 D. 忘记初心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战士的英勇和边塞的艰苦。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李山甫的《送李秀才入军》: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乱世的看法,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而李山甫则强调了在乱世中展现才华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山甫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二时歌 其七 十二时歌 其五 十二时歌 其四 十二时颂 其十 十二时颂 其九 十二时颂 其六 十二时颂 其一 十二时 遂昌道中 十二时颂 十二时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聿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阴阳不将 渊清玉絜 雉门车 疋字旁的字 感慕缠怀 痰迷心窍 材朽行秽 蹿红 西窗剪烛 化冻 風字旁的字 铭肌镂骨 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