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枣腆诗》

时间: 2025-07-27 11:46:02

诗句

言念将别。

睹物伤情。

赠尔话言。

要在遗名。

惟此遗名。

可以全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46:02

原文展示:

答枣腆诗 石崇 〔魏晋〕

言念将别。 睹物伤情。 赠尔话言。 要在遗名。 惟此遗名。 可以全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心中想着即将离别。 看到物品便感到伤感。 赠给你这些话语。 关键在于留下名声。 只有留下好名声。 才能保全一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言念:心中想着。
  • 将别:即将离别。
  • 睹物伤情:看到物品便感到伤感。
  • 赠尔话言:赠给你这些话语。
  • 遗名:留下名声。
  • 全生:保全一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离别时的情感和对名声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西晋文学家、政治家,以豪奢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豪放。此诗可能是石崇在与友人枣腆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名声的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关注个人名声和生存问题。石崇在与友人分别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名声的重视,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睹物伤情”表达了离别时的深切情感,而“遗名”和“全生”则体现了诗人对名声的重视和对生存的思考。石崇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魏晋文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言念将别”: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即将离别的思念之情。
  2. “睹物伤情”:通过看到物品而感到伤感,加深了离别的情感。
  3. “赠尔话言”:诗人赠给对方这些话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
  4. “要在遗名”:强调了留下好名声的重要性。
  5. “惟此遗名”:再次强调了名声的重要性。
  6. “可以全生”:指出只有留下好名声,才能保全一生。

修辞手法:

  • 对仗:“言念将别”与“睹物伤情”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强调:通过重复“遗名”和“全生”,强调了名声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名声的重要性。诗人通过离别的情感,引出了对名声的思考,认为只有留下好名声,才能保全一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睹物:通过看到物品,表达了离别的伤感。
  • 遗名:象征着名声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崇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魏晋时期 C. 宋代 D. 明代
  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离别和名声 C. 战争 D. 自然
  3. 诗中提到的“遗名”指的是什么? A. 留下财富 B. 留下名声 C. 留下物品 D. 留下记忆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名声的重视。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石崇的《答枣腆诗》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名声的重视,但石崇的诗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王羲之的文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名声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南北朝诗选》
  • 《石崇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潘承天介饮 送刘子臣入郧阳 赠徐君 至日钱郎中世材先辈柏堂成同陈鸣野朱允中二丈燕集 节妇篇 送邹刑部出知泉州府 冯刑部索书册 其二 冯刑部索书册 其一 灯夕答访诸君因寻百廿四岁老人未青霞误而为仕阍所骂 寓宣府九日同杨惠两乡人集北山寺而昨夕风烈甚雨即成雪壤不膏故山悉赭结句别有所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蹄之涔 挈瓶之知 银柜 包含棣的词语有哪些 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阳户 街谈巷说 弓字旁的字 明月入怀 兆周 尢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爨琴 殉义 经丘寻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