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苦寒行二首》

时间: 2025-05-02 03:04:11

诗句

淮南苦寒不可度,积雪连山风倒树。

长淮冻绝鱼龙愁,哀鸿傍人飞不去。

雪中寒日无暖光,六龙瑟缩不肯骧。

老惫孤舟且复止,坚冰三尺厚于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4:11

原文展示:

淮南苦寒不可度,积雪连山风倒树。长淮冻绝鱼龙愁,哀鸿傍人飞不去。雪中寒日无暖光,六龙瑟缩不肯骧。老惫孤舟且复止,坚冰三尺厚于墙。

白话文翻译:

淮南地区严寒难耐,积雪覆盖群山,狂风将树木吹倒。长长的淮河冻结,鱼龙都感到忧愁,哀鸣的大雁依傍着人飞不走。雪中的寒冷太阳没有温暖的光芒,六龙(指太阳神的马车)瑟瑟发抖不愿前行。年老疲惫的孤舟只好再次停下,坚硬的冰层厚达三尺,比墙还要厚。

注释:

  • 淮南:指淮河以南的地区。
  • 苦寒:极其寒冷。
  • 度:度过,忍受。
  • 积雪:堆积的雪。
  • 长淮:指淮河。
  • 冻绝:完全冻结。
  • 鱼龙愁:比喻水中的生物因寒冷而感到忧愁。
  • 哀鸿:哀鸣的大雁。
  • 六龙: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马车,这里指太阳。
  • 瑟缩:颤抖,畏缩。
  • 骧:奔驰。
  • 老惫:年老疲惫。
  • 坚冰:坚硬的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苦寒行二首》描绘了淮南地区严寒的冬日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张耒可能身处淮南地区,亲身经历了严寒的冬季。诗中通过对寒冷天气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生活艰难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淮南地区的严寒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冬季的残酷和自然的力量。诗中“积雪连山风倒树”和“长淮冻绝鱼龙愁”等句,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寒冷的威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冰天雪地之中。同时,诗中的“哀鸿傍人飞不去”和“老惫孤舟且复止”等句,又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界的敬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南苦寒不可度”:开篇即点明主题,淮南地区的严寒难以忍受。
  2. “积雪连山风倒树”:通过“积雪”和“风倒树”两个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寒冷的氛围。
  3. “长淮冻绝鱼龙愁”:用“冻绝”形容淮河的冻结,以“鱼龙愁”比喻水生生物的困境。
  4. “哀鸿傍人飞不去”:通过“哀鸿”的形象,表达了寒冷使得生物无法自由飞翔的无奈。
  5. “雪中寒日无暖光”:描绘了寒冷的太阳没有温暖的光芒,增强了寒冷的感受。
  6. “六龙瑟缩不肯骧”:用“六龙”比喻太阳,形象地表达了太阳也因寒冷而畏缩不前。
  7. “老惫孤舟且复止”:以“老惫孤舟”自喻,表达了在严寒中无法前行的无奈。
  8. “坚冰三尺厚于墙”:用“坚冰”和“厚于墙”形容冰层的厚度,强调了寒冷的极端。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倒树”、“鱼龙愁”、“六龙瑟缩”等,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 夸张:如“积雪连山”、“坚冰三尺厚于墙”等,通过夸张手法增强了寒冷的感受。
  • 比喻:如“六龙”比喻太阳,形象地表达了太阳也因寒冷而畏缩不前。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淮南地区严寒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生活艰难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寒冷天气的描绘,展现了冬季的残酷和自然的力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积雪:象征着严寒和冬季的残酷。
  • 风倒树:形象地描绘了狂风的威力。
  • 长淮冻绝:比喻水生生物的困境。
  • 哀鸿:表达了寒冷使得生物无法自由飞翔的无奈。
  • 坚冰:强调了寒冷的极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六龙瑟缩不肯骧”中的“六龙”指的是什么? A. 太阳神的马车 B. 六条龙 C. 六匹马 D. 六条河流 答案:A

  2. 诗中“长淮冻绝鱼龙愁”表达了什么? A. 淮河的冻结 B. 鱼龙的快乐 C. 淮河的流动 D. 鱼龙的自由 答案:A

  3. 诗中“坚冰三尺厚于墙”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夸张 C. 比喻 D. 对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张耒的诗有相似的自然描写。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苦寒行二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生活艰难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今日 寿太师 其七 寿太师 其九 寿太师 其八 寿太师 其六 寿太师 其五 寿太师 其四 寿太师 其三 寿太师 其二 寿太师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逐队成群 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方以类聚 江山可改,本性难移 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土生土养 矛字旁的字 梅毒 反文旁的字 包含咄的词语有哪些 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给水 锢溺 广字头的字 一知半解 外屋 衣字旁的字 环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