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声声慢 题停琴士女图》

时间: 2025-04-23 18:32:48

诗句

帘垂有影,院静无声,谁家待月阑干。

两点深颦,分付次第眉山。

薄妆乍侻,便低鬟、更自幽妍。

心事远,看转将瑶轸,尚怯春寒。

只有梅花知得,爱香生弦外,韵在丝前。

小立徘徊,肯教流响空烟。

人间尚留粉本,不愁他、轻误华年。

凝望处,想参横、依约未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32:48

原文展示:

声声慢 题停琴士女图
作者: 厉鹗

帘垂有影,院静无声,谁家待月阑干。
两点深颦,分付次第眉山。
薄妆乍侻,便低鬟更自幽妍。
心事远,看转将瑶轸,尚怯春寒。
只有梅花知得,爱香生弦外,韵在丝前。
小立徘徊,肯教流响空烟。
人间尚留粉本,不愁他轻误华年。
凝望处,想参横依约未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院子,帘子垂下,影子摇曳,夜晚的寂静中,有谁在月下等候。她眉头微蹙,似在传递心事。轻薄的妆容显得格外动人,发髻低垂,增添了几分幽雅。心中的忧虑似乎随风而逝,只是对春寒还有些许畏惧。梅花是唯一懂她的人,花香在琴弦之外,音韵在琴弦之前。她微微站立,徘徊不去,似乎不愿让声音在空中流散。人间留存的美好,不必担心会在岁月中轻易消逝。凝视的地方,似乎她还未入梦,仍在思念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 窗帘
  • 待月阑干: 等待月光照耀的栏杆
  • 深颦: 深深的皱眉
  • 薄妆: 淡妆
  • : 发髻
  • 瑶轸: 琴弦
  • : 害怕
  • 梅花: 象征高洁与坚韧的花
  • 流响: 声音流淌
  • 粉本: 美好的容颜

典故解析:

  • 梅花: 在中国诗词中,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格。
  • : 作为文人雅士的象征,琴在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与情感、思念等主题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厉鹗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辞藻而著称,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情感寄托和文化内涵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士女图,引发了对爱情、思念和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声声慢 题停琴士女图》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院落场景,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感慨。诗中“帘垂有影,院静无声”开头便营造出一种宁静、孤独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念和渴望。

“深颦”和“薄妆”相辅相成,既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又隐含了她内心的忧虑与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形象,似乎在倾诉她的心事。在“心事远,看转将瑶轸”的句子中,琴声的悠扬与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人间尚留粉本”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暗示尽管生活中有许多遗憾,依然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帘垂有影:帘子垂下,影子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院静无声,谁家待月阑干:院子里静得没有声音,令人好奇哪家人在月下等候。
  3. 两点深颦:女子眉头微蹙,似乎在思念什么。
  4. 分付次第眉山:将心事一一传递,眉宇间流露出情感。
  5. 薄妆乍侻:女子淡妆初上,显得更加动人。
  6. 便低鬟更自幽妍:低垂的发髻增添了她的幽雅。
  7. 心事远,看转将瑶轸:心中的忧虑遥远,只能依赖琴声来抒发。
  8. 尚怯春寒:对春寒的畏惧,表现出她的脆弱。
  9. 只有梅花知得:梅花是唯一懂她心事的。
  10. 爱香生弦外,韵在丝前:琴声中有梅花的香气,音韵在琴弦之外。
  11. 小立徘徊:她微微站立,徘徊不去。
  12. 肯教流响空烟:不愿让声音在空中流散。
  13. 人间尚留粉本:世间仍留存美丽的容颜。
  14. 不愁他轻误华年:不必担心岁月轻易灭去美好。
  15. 凝望处,想参横依约未眠:凝视的地方,思念仍在,仿佛未入梦乡。

修辞手法:

  • 比喻: 利用“梅花”象征女子的高洁与坚韧。
  • 拟人: 将梅花和琴声赋予感情,增强情感的传达。
  • 对仗: 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 高洁、坚韧,象征女子的品格。
  • : 代表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寄托思念与忧虑。
  • : 象征美好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场景是什么?
    a) 热闹的街道
    b) 静谧的院子
    c) 繁华的市集

  2. “心事远,看转将瑶轸”中,瑶轸代表什么?
    a) 琴声
    b) 笛声
    c) 鼓声

  3. 诗中提到谁懂得女子的心事?
    a) 朋友
    b) 梅花
    c) 书籍

答案:

  1. b) 静谧的院子
  2. a) 琴声
  3. b) 梅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更为豪放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虽风格不同,但主题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题崇安驿 宿齐云寺 宿鹫峰庵题壁兼呈林孚卿诸友 送余子美归淮上 送汪内相移镇宣城 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广东宪十绝 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广东宪十绝 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广东宪十绝 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广东宪十绝 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广东宪十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跳去 刮拉 羽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秃屌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鱼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来者勿拒 攕攕 永垂千古 礼废乐崩 怀敌附远 玉麈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