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韩信庙》

时间: 2025-05-02 14:49:32

诗句

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馀杯奠蒯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9:32

原文展示:

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馀杯奠蒯通。


白话文翻译:

将军韩信在被削权后,虽然失去了权势,但他的英名依旧雄伟。身为平民的他仍然背负着深厚的功绩。无奈他的寡妻和幼女都值得怨恨,不禁让人痛惜,最后只能把剩下的酒杯敬给蒯通(韩信的朋友)。


注释:

  • 剪项:指的是割掉头颅,这里比喻失去权力。
  • 布衣:指平民,反映了韩信在权力被削之后的身份。
  • 深功:指韩信曾经的丰功伟绩。
  • 寡妻稚女:指韩信的妻子和小女儿,表现出家庭的困境。
  • :敬酒,表达对蒯通的怀念和感激。

典故解析:

韩信是西汉初年的著名军事统帅,以其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勇气闻名。他在刘邦的支持下打败了楚军,建立了汉朝。然而,后期因权臣的中伤被杀,留下了悲惨的结局。蒯通是韩信的朋友,在韩信被杀后,常常被提及,以表示对韩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约833年-约908年),字梦阮,号孤云,晚唐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擅长描写社会风情和人情冷暖,作品常带有讽刺与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罗隐对历史人物韩信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权力与人性的思考。通过对韩信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的惋惜,也隐含了对社会时局的批判。


诗歌鉴赏:

《韩信庙》这首诗短小精悍,字句间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感。作者通过对韩信这一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和对权力更迭的无奈。诗的前两句“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直接提及了韩信的历史地位和成就,展现出他在权力顶峰时的雄姿。然而,后两句“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馀杯奠蒯通”则转入对韩信个人境遇的反思,突显了他在权力失去后的悲惨命运,尤其是对家庭的愧疚与无奈。诗中蕴含的情感复杂而深刻,既有对英雄的敬仰,也有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剪项移秦势自雄”:意指韩信在秦朝覆灭后,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重新崛起,显示出他在历史舞台上的雄伟气势。
    2. “布衣还是负深功”:虽然韩信身为平民,依旧背负着他所创造的伟大功绩,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
    3. “寡妻稚女俱堪恨”:表达对韩信家庭困境的同情,体现出对家庭的责任感。
    4. “却把馀杯奠蒯通”:通过敬酒的方式,寄托对蒯通的怀念,象征着对友谊和过去辉煌的追忆。
  • 修辞手法:
    该诗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剪项”和“布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韩信从高位到低位的落差。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韩信的故事,探讨了英雄的命运与人性的复杂,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剪项:象征权力的失去与悲惨的结局。
  • 布衣:代表平民身份,反映社会的无情与冷漠。
  • 寡妻稚女:体现了家庭的无奈与对责任的感慨。
  • 馀杯: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信在诗中被比作是什么身份?

    • A. 王侯
    • B. 平民
    • C. 士人
    • D. 商贾
  2. 诗中提到的蒯通是韩信的?

    • A. 兄弟
    • B. 朋友
    • C. 对手
    • D. 上司
  3. 诗中“剪项”暗示了什么?

    • A. 胜利
    • B. 权力的失去
    • C. 家庭的团圆
    • D. 社会的繁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同样探讨战争与英雄命运的诗作。
  • 李白《将进酒》:表现对英雄豪情的歌颂。

诗词对比:
罗隐的《韩信庙》与杜甫的《兵车行》都描绘了历史英雄的悲惨命运,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后者则更侧重于对战争带来的社会悲剧的控诉。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对历史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罗隐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鬼灯檠花 端居 得女 春雪 春题 白发 题歙州问政山聂道士所居 忆旧居 密云县 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玮烨 失鞚 牛字旁的字 重提旧事 黄粱梦 价结尾的成语 瓦字旁的字 佳肴美味 斗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逐日千里 书券 豆字旁的字 枯木发荣 左枝右梧 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