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9:32
原文展示:
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馀杯奠蒯通。
白话文翻译:
将军韩信在被削权后,虽然失去了权势,但他的英名依旧雄伟。身为平民的他仍然背负着深厚的功绩。无奈他的寡妻和幼女都值得怨恨,不禁让人痛惜,最后只能把剩下的酒杯敬给蒯通(韩信的朋友)。
注释:
典故解析:
韩信是西汉初年的著名军事统帅,以其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勇气闻名。他在刘邦的支持下打败了楚军,建立了汉朝。然而,后期因权臣的中伤被杀,留下了悲惨的结局。蒯通是韩信的朋友,在韩信被杀后,常常被提及,以表示对韩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约833年-约908年),字梦阮,号孤云,晚唐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擅长描写社会风情和人情冷暖,作品常带有讽刺与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罗隐对历史人物韩信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权力与人性的思考。通过对韩信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的惋惜,也隐含了对社会时局的批判。
诗歌鉴赏:
《韩信庙》这首诗短小精悍,字句间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感。作者通过对韩信这一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和对权力更迭的无奈。诗的前两句“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直接提及了韩信的历史地位和成就,展现出他在权力顶峰时的雄姿。然而,后两句“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馀杯奠蒯通”则转入对韩信个人境遇的反思,突显了他在权力失去后的悲惨命运,尤其是对家庭的愧疚与无奈。诗中蕴含的情感复杂而深刻,既有对英雄的敬仰,也有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剪项”和“布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韩信从高位到低位的落差。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韩信的故事,探讨了英雄的命运与人性的复杂,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韩信在诗中被比作是什么身份?
诗中提到的蒯通是韩信的?
诗中“剪项”暗示了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罗隐的《韩信庙》与杜甫的《兵车行》都描绘了历史英雄的悲惨命运,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后者则更侧重于对战争带来的社会悲剧的控诉。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对历史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