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52:32
利害从来识所存,固难轻重与人论。
赵良不自身为客,刚欲都君使灌园。
利益和害处从来都是看个人的存心,因此很难与别人轻易地讨论轻重之事。赵良并不把自己当作外人,只是想让都君去负责灌溉园子。
本诗提到的“赵良”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以廉直著称的人物。在古代君主治国中,常常有较为复杂的利益关系,诗中通过赵良的态度反映了对权力与个人立场的思考。
王令,宋代诗人,以其简洁明快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人们的生存状态。
本诗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官场权力斗争频繁,社会风气复杂。诗人通过对赵良的描述,表达了对权力与利益关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短小精悍,蕴含了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人生哲理。诗的前两句通过“利害”二字引出主题,指出人与人之间对利益的认识往往取决于个人的立场。这一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尤为常见,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立场的不同往往导致对同一事件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后两句通过赵良的态度,表现了他不愿成为外人,只想为君主尽责的心态,体现了一种忠诚与奉献的精神。整首诗简练而深刻,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也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诗歌通过对赵良的刻画,表达了个人对权力的认识以及对忠诚与责任的思考,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利益关系与个人立场的辩证关系。
诗中“利害”指的是什么?
A. 个人利益
B. 社会责任
C. 个人观点
D. 权力斗争
赵良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A. 外人
B. 客观
C. 参与者
D. 旁观者
比较王令的《读商君传》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在主题上都涉及个人与权力的关系,但李白更强调个体的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而王令则更为理性地探讨了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