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0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07:00
赠崔伯易
作者: 王令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
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
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
我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崔伯易的友谊与志趣,表达了对世俗的反感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巍峨的山岩上长着青翠的须根,路过时我时常会发出笑声。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虽然假装狂放不羁,却能轻松摆脱世俗的束缚,终究能听到高尚的言论,令人心旷神怡。我看不惯那些追求富贵的庸俗男人,更喜欢看到那些无拘无束、隐居山林的男子。我虽然自视清高,却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今天为你发出一声长叹。
作者介绍:王令,字君仪,号龙溪,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作品多以咏怀、山水为主。他的诗风质朴清新,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令与崔伯易交往期间,崔伯易是王令的好友,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敬重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
《赠崔伯易》是一首充满哲理与友谊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险峻的山岩和苍老的须根,展现出一种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以巍峨的岩石和自笑的意象,突显出诗人对生活的轻松态度和对高远志向的追求。接着,诗人以“佯狂”自嘲,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虽然假装放荡不羁,但实际上却能听到高尚的言论。
诗中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庸俗生活的不屑与对隐士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最后一联,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的清高没有理由,长叹一声,既是对理想的叹息,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士人对友谊、隐逸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庸俗的拒绝,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高洁理想的精神风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巉岩”所指的是什么?
A. 低矮的山丘
B. 高耸的岩石
C. 平坦的土地
D. 深邃的河流
诗人对“富贵庸男子”的态度是?
A. 崇拜
B. 反感
C. 无所谓
D. 认同
诗人为什么会“长吁”?
A. 感到快乐
B. 对现实感到无奈
C. 对朋友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