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正月十八夜》

时间: 2025-04-30 23:08:15

诗句

槿户茅斋雅自便,京华风味入新年。

楼台冷落收灯夜,门巷萧条扫雪天。

疾酒不闻花外漏,放朝仍得日高眠。

何妨静习间中趣,欲问林僧结净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8:15

原文展示:

正月十八夜
作者: 晏殊 〔宋代〕

槿户茅斋雅自便,京华风味入新年。
楼台冷落收灯夜,门巷萧条扫雪天。
疾酒不闻花外漏,放朝仍得日高眠。
何妨静习间中趣,欲问林僧结净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十八夜的宁静与雅致,诗人独自在简朴的茅草屋中,享受着京城的新年气息。楼台显得冷清,夜晚的灯火逐渐熄灭,门前的街道因大雪而显得冷清萧条。醉酒后的诗人不愿意听到花外的喧嚣,早晨依旧可以安然入睡。对于这种宁静的生活状态,他觉得很满足,想要了解林中的僧人是否也有这样的纯净缘分。


注释:

  • 槿户:槿花的门,指用槿花编成的门,象征简朴。
  • 茅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形容居所简陋。
  • 京华:指京城,象征繁华与热闹。
  • 楼台:高楼和平台,通常用于聚会或观景。
  • 疾酒:形容饮酒的过程迅速,醉酒。
  • :漏出,指声音或气息。
  • 放朝:起床,放开早晨的惰性。
  • 净缘:清净的因缘,指与僧人或佛教的缘分。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林僧结净缘”可见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内心的宁静,体现了宋代士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号小山,宋代著名词人、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词风典雅,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观,代表作有《破幽梦》、《浣溪沙》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正月,正值新年,表现了诗人在繁华的京城中追求内心宁静的心态,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正月十八夜》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茅斋中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都市喧嚣的厌倦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槿户茅斋雅自便”入手,给人一种极为舒适的感觉,展示了诗人独处时的优雅与自在。接着“京华风味入新年”,则将时令与环境结合,营造出一幅新年景象,既有传统文化的味道,又充满生活气息。

“楼台冷落收灯夜,门巷萧条扫雪天”两句,描绘了冬日夜晚的冷清,诗人通过对比,突显了冬夜的寂静与生活的空灵。接下来的“疾酒不闻花外漏”,则表现了诗人对饮酒后沉浸于自我世界的满足,而“放朝仍得日高眠”则反映了他对时间的无所谓,享受生活的从容。

最后两句“何妨静习间中趣,欲问林僧结净缘”,将诗的主题引向一种哲理思考,通过与隐士的对比,表达出内心对宁静与清净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追求,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槿户茅斋雅自便:诗人以槿木门和茅草屋为背景,展现了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典雅。
  2. 京华风味入新年:新年来临,京城的繁华气息融入诗人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3. 楼台冷落收灯夜:描绘夜晚的冷清,楼台上灯火渐渐熄灭,象征着孤独。
  4. 门巷萧条扫雪天:街道因雪而显得冷清,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静谧。
  5. 疾酒不闻花外漏:醉酒后无心去关注外界的喧嚣,强调内心的安宁。
  6. 放朝仍得日高眠:早晨醒来仍然可以高高地睡,表现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7. 何妨静习间中趣:何妨在静谧中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8. 欲问林僧结净缘:想要了解隐士的清净生活,表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描写繁华的京城与静谧的茅斋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槿户、茅斋象征简朴生活,灯火则象征繁华与喧嚣。
  • 拟人:夜晚和街道被赋予情感,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的厌倦与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士人的闲适与淡泊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槿户:象征简朴与雅致的生活。
  • 茅斋:代表隐居与宁静的生活空间。
  • 灯火:象征城市的喧嚣与繁华。
  • 雪天:象征寒冷与清净的环境。
  • 林僧:代表隐士,象征理想中的清净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槿户”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门
    C. 一种酒

  2. 诗人对待新年的态度是:
    A. 热闹
    B. 无所谓
    C. 期待

  3. 诗中提到的“林僧”象征着:
    A. 繁华
    B. 清净
    C. 喧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正月十八夜》相似之处在于都表现了对宁静、孤独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强调酒与月的关系,而晏殊则更注重生活的恬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晏殊诗词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 寄上田仆射 寄雍丘窦明府 送万巨 送中兄典邵州 别李明府 别汜水县尉 赠别上元主簿张著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舍近即远 牂羝不辨 包含酤的词语有哪些 布袋里老鸦 豕字旁的字 赃利 牵曳 冲守 聿字旁的字 肚里打稿 经开头的成语 爻字旁的字 三马同槽 亅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郎君 柔风甘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