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言诗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7:44:21

诗句

汉家中叶道微。

董卓作乱乘衰。

僣上虐下专威。

万官惶布莫违。

百姓惨惨心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4:21

原文展示:

汉家中叶道微。
董卓作乱乘衰。
僣上虐下专威。
万官惶布莫违。
百姓惨惨心悲。

白话文翻译:

汉朝中期,政治道德衰微。
董卓趁机作乱,趁着国家衰弱。
他专权横暴,压迫百姓。
朝中万官惶惶,人人不敢违抗。
百姓们生活在痛苦之中,心中悲伤。

注释:

  • 汉家:指汉朝。
  • 中叶:中期。
  • 道微:指政治道德衰微。
  • 董卓:汉末权臣,因其暴政而著称。
  • :即篡位、专权之意。
  • 虐下:对下级或百姓进行残酷压迫。
  • 专威:专横跋扈,滥用权力。
  • 万官: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 惶布:惶恐不安,心中惶惑。
  • 莫违:无人敢违抗。
  • 惨惨:形容百姓的悲惨境遇。

典故解析:

  • 董卓作乱:董卓是东汉末年权臣,他的乱政使得汉朝的政治更加混乱,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
  • 百姓心悲: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对普通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汉末文学家,官员,因其才华和性格而被后人称道。他在文学上有着重要贡献,尤其擅长诗赋。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汉朝中期,正值董卓权势逐渐增强之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孔融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及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六言诗三首 其一》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描绘了汉朝中期的政治腐败与百姓苦难。诗的前两句指出了汉朝政治道德的衰微和董卓的乱政,简明而有力。接下来的句子则进一步揭示了董卓的专横和对百姓的压迫,展现了万官的惶恐与无奈。最后两句直观地反映了百姓在乱世中的悲惨生存状态,情感真挚,令人心痛。

全诗通过描绘政治混乱与百姓苦难,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孔融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汉家中叶道微:指出汉朝中期,政治道德已经衰微,令人担忧。
    • 董卓作乱乘衰:董卓乘机发动乱政,利用国家的衰弱来扩大自己的权力。
    • 僣上虐下专威:他在高位上专横,残酷压迫百姓,显示出权力的滥用。
    • 万官惶布莫违:朝中官员在恐惧中生存,无法反抗董卓的统治。
    • 百姓惨惨心悲:百姓的生活极为悲惨,痛苦的心情流露无遗。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中叶道微”和“作乱乘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同时,情感的表达上也透漏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百姓的同情。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揭示了权力的专横与百姓的苦难,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意象分析:

  • 道微:象征着政治的衰败与道德的缺失。
  • 董卓:作为权力的象征,代表着专制与暴政。
  • 百姓惨惨:代表社会底层人民在乱世中的无奈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家中叶道微中“道微”指的是什么?

    • A. 道德衰微
    • B. 道路狭窄
    • C. 道理不清
    • D. 道路通畅
  2. 谁趁汉朝衰弱发动了乱政?

    • A. 刘备
    • B. 曹操
    • C. 董卓
    • D. 袁绍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 《春望》:杜甫,描绘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在诗中也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国家的忧虑,风格上更为豪放,而孔融的作品则更加沉郁,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汉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汉诗》

相关查询

子夜曲 其一 子夜吴声四时歌四首 其一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六 子夜 子夜曲 其二 子夜歌 二 子夜四时歌 其五 子夜歌四十二首 其十五 子夜四时歌 其四 子夜吴歌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恩小惠 谆诚 袅袅亭亭 赧颜汗下 儿开头的成语 托物寓兴 欠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秀出班行 竹字头的字 木陛 止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包含母的词语有哪些 羞恨 恃功务高 龙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