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4:05
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
有狡谁穷穴,中书惜拔毫。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
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弢。
这首诗描绘了兔子在尘土中迷失踪影,身上衣服的颜色与野草相近。谁能追捕到狡猾的兔子呢?中书(指文人)对猎兔的笔墨感到惋惜。猎人从原野上追逐兔子,而兔子则向着月光逃窜。即使死去也会成为功勋的警戒,好的弓箭最终也会被收回。
此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中书”一词可追溯至古代文人的自我认知和文学追求,反映了文人与猎人的对立与共存。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东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他的诗歌多结合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
这首《兔》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生态变化之际,诗人通过兔子的隐秘与猎人的追逐,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探索。
《兔》一诗,以兔子为主角,生动地描绘了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猎人追捕的场景,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与生命的脆弱。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兔子的巧妙与灵动,反映了其在尘土与蓬蒿中的迷踪。诗的前两句突出兔子的隐蔽性,突显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随着诗句的推进,猎人与兔子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猎人的追逐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掌控欲望,而兔子的逃窜则表现出生存本能的抗争。最后两句则带有一种哲理的思考,兔子的死去不仅不会被遗忘,还会成为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矛盾。
整首诗通过描绘兔子与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法则,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兔》的作者是谁?
诗中“衣褐恋蓬蒿”主要表达了什么?
“中书惜拔毫”中“中书”指的是?
梅尧臣的《兔》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但前者更侧重于生命的脆弱与追逐的紧迫感,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向往。两者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其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