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3:11
《送张太博通判袁州》
作者:梅尧臣
君非身尤谪南州,
南方尚鬼其俗媮。
蛇为邻,虎为陬,
丹茅苦竹深幽幽。
邑人祠鬼拜古树,
竹杯一仰来烹牛。
牛死啮戄常不幸,
谁得禁止专锄钩。
借曰未信君且往,
民将语怪君听不。
仰山头,有行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张太博即将赴袁州任职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张太博并非因为犯错而被贬到南方,南方的风俗和文化令人感到陌生和迷惑。周围的环境危险而复杂,有蛇为邻,虎为邻。自然环境幽静而深邃。邑人们祭祀鬼神,饮酒烹牛,表现出当地的习俗。诗人对这种祭祀的传统有所反思,认为牛的死亡总是遭遇不幸,似乎没有人能制止这种命运的轮回。最后,诗人以“未信君且往”的话语,表达对张太博出行的关切,或许在暗示他出行后会受到非议。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汝弼,号天池,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梅尧臣在仕途上曾任职于多个地方,也经历了多次贬谪,因而对人情世故和地方风俗有独到的见解。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好友张太博前往袁州任职的情境中,反映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南方风土人情的思考。袁州作为当时的重要地区,其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刚到任的官员来说,是一种挑战与机遇。
梅尧臣的《送张太博通判袁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方的风俗与环境,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担忧。诗中前半部分描写了南方的险恶环境,蛇与虎的邻近,隐喻着自然的威胁与人性的复杂。后半部分则转向当地的习俗,祭祀与饮食的描写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诗人对牛的悲惨命运的思考,似乎在暗示人们在自然与命运面前的无奈与脆弱。
整首诗在内容上展现了诗人与张太博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又流露出对南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种既美丽又充满挑战的生活环境,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描绘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命运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中提到的地方是哪个?
诗人对牛的命运有什么看法?
诗中提到了哪些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