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奉慈寺主居简》

时间: 2025-08-01 23:23:11

诗句

纳交虽浅自知深,一见如抽病眼针。

已约飞云狎来往,谁知峰顶有千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3:23:11

原文展示:

次韵奉慈寺主居简
作者: 陈著 〔宋代〕

纳交虽浅自知深,一见如抽病眼针。
已约飞云狎来往,谁知峰顶有千寻。


白话文翻译:

交情虽然不深,但我心里却知道彼此的深厚;第一次见面就像是拔掉病眼的针一样。
已经约定好让飞云来往,谁能想到山峰的顶端竟然有千寻之高。


注释:

字词注释:

  • 纳交:交往、交情。
  • 自知深:心里明白,感情深厚。
  • 抽病眼针:比喻遇到重要事情时的痛苦体验。
  • 飞云:指快速往来的云,常用以形容朋友的来往。
  • 千寻:形容极高的山峰,寻为古代长度单位,千寻即千丈。

典故解析:

  • “飞云”常用作形容友人之间的来往,体现一种洒脱的交情。
  • “峰顶有千寻”则可引申为山高水长,象征友情的深厚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视,风格朴实而蕴含深意。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与友人相聚之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友谊与自然的重视。


诗歌鉴赏:

《次韵奉慈寺主居简》是一首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交情的深刻认识以及自然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的“纳交虽浅自知深”便直接点明了交情的复杂,外表的浅薄并不代表内心的疏离,这种深厚的情感在初次相见时便已可感知。然后,通过“病眼针”的比喻,诗人形象地表达了相识的冲击感,犹如痛苦的体验,却又是必经的过程,说明了真挚情感的珍贵。

接着,诗人提到的“飞云狎来往”,更是揭示了友人间的互相往来,恰如云彩般轻盈而自由。然而,诗的最后一句“谁知峰顶有千寻”则引人深思,山峰的高度与友谊的深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在提醒读者,真正的友谊往往蕴藏在日常的点滴之中,高度未必显而易见。

整首诗意境深邃,结构紧凑,既有情感的流露,又有自然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纳交虽浅自知深:虽然交情不算深厚,但我心里明白这份情谊的深厚。
  2. 一见如抽病眼针:第一次相见的感觉,就像是拔掉病眼的针,虽痛却值得。
  3. 已约飞云狎来往:已经约定让飞云般的朋友来往,形容友人间的轻松与自在。
  4. 谁知峰顶有千寻:谁能想到山峰的顶端竟然有千寻之高,象征着友谊的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相见比作抽病眼的针,形象地表现了交情的深刻。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敬畏,揭示了外表与内心、表面交情与深厚情义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真正的情感并不在于表面的交往,而是在于彼此的理解与默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云:象征友谊的轻盈与自由,同时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
  • 峰顶:象征着高尚的理想和友谊的深度,暗示着追求的目标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云”主要象征什么?

    • A. 友谊的深厚
    • B. 朋友的来往
    • C. 自然的美丽
    • D. 生活的艰难
  2. “一见如抽病眼针”这句中,“病眼针”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交情的复杂性
    • B. 友谊的痛苦
    • C. 相识的冲击感
    • D. 生活的艰辛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陈著的诗更注重于内心的感受,而苏轼则更加豪放和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陈著诗文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宿法华寺 古意 杂诗 怨诗二首·其二 相和歌辞。王昭君 古意 中流曲(一作古意) 相和歌辞。采莲曲 魏宫词 怨词二首·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血字旁的字 囚禁 麻字旁的字 包含戛的词语有哪些 聿字旁的字 视死犹归 规圜矩方 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祥云 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彼弃我取 士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飞结尾的成语 蠹国耗民 收齿 先龙 席上之珍 木香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