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8:45
朅来范公亭,闻昔范老子。
盛德自有铭,逸事有来纪。
如彼沙汇坟,实葬外舅氏。
累累冢十四,谁计后不祀。
怀券售之人,枯骨吸掷弃,公心恻恻然,能忘我先妣。
猛捐十倍价,复此不毛地。
至今上冢饭,免为若敖鬼。
又如域西山,寸山寸金置。
山人已过望,我怀不自已。
当公未死时,而适山人死。
顾斥眠牛冈,欲葬惟其意。
夫先妇随后,同穴坟隆起。
世降俗日薄,安识仁与义。
先世未百年,来者已弗记。
况于外氏家,代尽子孙事。
买山未一刻,卖者不敢视。
况容卖主葬,为人重于己。
中心所乐为,焉有一毫伪。
死者岂无知,造物非块尔。
公虽不求报,感应乃常理。
后嗣何其贤,相与继前志。
范氏其兴乎,吾无閒然矣。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8:45
朅来范公亭,闻昔范老子。
盛德自有铭,逸事有来纪。
如彼沙汇坟,实葬外舅氏。
累累冢十四,谁计后不祀。
怀券售之人,枯骨吸掷弃,
公心恻恻然,能忘我先妣。
猛捐十倍价,复此不毛地。
至今上冢饭,免为若敖鬼。
又如域西山,寸山寸金置。
山人已过望,我怀不自已。
当公未死时,而适山人死。
顾斥眠牛冈,欲葬惟其意。
夫先妇随后,同穴坟隆起。
世降俗日薄,安识仁与义。
先世未百年,来者已弗记。
况于外氏家,代尽子孙事。
买山未一刻,卖者不敢视。
况容卖主葬,为人重于己。
中心所乐为,焉有一毫伪。
死者岂无知,造物非块尔。
公虽不求报,感应乃常理。
后嗣何其贤,相与继前志。
范氏其兴乎,吾无閒然矣。
前来范公亭,听闻过去范老子的事情。
他的品德自有铭记,逸事也有记录。
就像沙子堆积在坟墓旁,实际上埋葬的是外舅氏。
累累的坟冢十四座,谁记得之后不再祭祀。
那些怀有债券的人,枯骨抛弃无人问津,
而公心恻恻,竟能忘记我的先母。
他慷慨捐出十倍的价格,重买这无用之地。
直到如今上坟祭饭,免得成为游鬼。
又像是域西的山,寸寸山金值千金。
山人已经去世,我的思绪难以平息。
当公未死时,正好山人去世。
于是他驱逐牛冈,想要安葬只是随他的意。
先妻随后,同穴坟头隆起。
世道日渐衰薄,谁识得仁义。
先世未过百年,后来人已不再记得。
更何况外氏家族,代代子孙都已尽。
买山未一刻,卖者不敢直视。
更何况卖主安葬,为他人重于己。
心中所乐之事,哪里有一丝虚假。
死者岂无知,造物非块儿。
公虽然不求报应,感应乃是常理。
后嗣何其贤良,相与继承前志。
范氏是否会兴起,我无暇担忧。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以诗歌见长,关注人情世故,常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书范景山先丈逸事》创作于对范家先人的追思时,表达了对先人品德和事迹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感慨和对后辈的期待。
这首诗以范景山先丈为主题,通过描绘古人的事迹,引发对当代人情世故的思考。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先人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今社会风尚的失落感。诗人用“盛德自有铭”强调了高尚道德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品德应该被铭记与传承,而非遗忘。通过“怀券售之人,枯骨吸掷弃”的描写,体现出对物质利益的批判,认为人们应当珍视先人的精神遗产。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墓地和家族的传承,启示人们要珍惜当前的德行,思考未来的责任。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蕴含深刻的哲理,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德的坚定信仰。
整首诗围绕对先人品德的追思和对当今社会风气的感慨,强调了道德传承的重要性,呼唤人们珍视过去,铭记历史,继承良好的家风。
诗中通过对坟墓与山的描绘,表达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待。坟墓不仅是生者与死者的联系,也是对传统伦理的思考与传承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范公亭”是指什么?
A. 范家的公馆
B. 范家先人的纪念地
C. 范家墓地
D. 范家的商铺
诗人对当今社会的风尚持何种态度?
A. 赞美
B. 批判
C. 无所谓
D. 期待
“猛捐十倍价”中的“猛捐”指什么?
A. 慷慨捐赠
B. 强行捐赠
C. 小额捐赠
D. 慢慢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