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1:05
岸贫
梅尧臣 〔宋代〕
无能事耕穫,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贫困的渔民家庭的生活状况。诗人描绘了一个没有能力耕作和养活家畜的家庭,生活中没有鸡和猪。他们只能烧蛤蜊壳,晒干渔网,依靠树根编织蓑衣。用野芦苇搭建房子,青藤作为门。小孩用荷叶做裤子,充当小牛的肚兜。
这首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它反映了宋代农村贫困的生活状况,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往往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表现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岸贫》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变革之际,许多农民家庭因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而生活贫困。诗人通过描绘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们的艰辛。
梅尧臣的《岸贫》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困渔民家庭的日常生活。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生活哲理与对命运的无奈。
首句“无能事耕穫,亦不有鸡豚。”直截了当地表现出家庭的贫困,既没有能力耕种,也没有家禽的养殖,给人一种沉重的现实感。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这个家庭的生存状态:烧蛤蜊壳、晒渔网、编蓑衣,这些都体现了渔民的艰辛与智慧。用野芦苇搭建房屋和用青藤作为门的描写,突出了自然与人类生存的紧密关系。
最后一句“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则用一种童趣的方式,展现了小孩的纯真与生活的艰辛。荷叶的运用,既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玩具,又象征着贫困生活中的乐趣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生活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表现了渔民家庭的艰辛与无奈,展现了他们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生存态度。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理解,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社会关怀。
诗中提到的“鸡豚”指的是什么?
A. 鸡和猪
B. 鱼和虾
C. 牛和羊
诗人用什么材料编织蓑衣?
A. 荷叶
B. 野芦
C. 青藤
诗中提到的“稚子”是谁?
A. 大人
B. 小孩
C.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