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1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12:42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在翠微山的终南山中,雨后阳光照耀是多么美好。
闭关已久,心中沉迷,借着手杖登高远眺。
我来到隐者的房子,才明白宁静的境界是多么妙不可言。
儒家和道家虽是不同的门派,但在这云林中却有相同的调和。
两个人心意相契,便一起欢笑谈论。
傍晚时分回到高窗下入睡,时不时看到远山上燃起的烟火。
我怀念赤城的高标,更加思念临海的峭壁。
风和泉流发出清脆的声音,何必去苏门山上高歌呢?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生于襄阳。他的诗风淳朴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孟浩然隐居终南山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怀念。终南山作为隐士聚集之地,象征着清幽与脱俗的理想环境。
这首诗描绘了孟浩然在终南山隐居生活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和静谧的热爱。开篇以“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引入,画面清新,透出一股自然的美。诗人在阴郁的闭关后,重新走出房门,感受到外界的美好与宁静,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这一句强调了隐者的生活之美,体现了孟浩然对静谧的赞美,表明他在与友人交流中找到了心灵的共鸣。接着,他通过“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指出,虽有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在自然中,人与人之间是能够和谐共处的。
最后几句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珍惜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更是强调了孟浩然对自然声韵的欣赏,体现出他对高歌的淡然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隐者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惜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诗中“闭关久沈冥”意指什么?
“风泉有清音”中的“清音”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