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8
《荆门上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觏止欣眉睫,沉沦拔草莱。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
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
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荆门见到张丞相的情景。诗中提到自己对国家治理的无能而感到惭愧,希望能招揽贤才。南风再次吹来,丞相阁也重新开放。见到张丞相,心中欣喜,然而又感到人生的沉浮。坐在徐孺的榻上,常常接到李膺的酒杯。最初在柳树下听蝉鸣,转眼间又看到雪中梅花。四季年华已逝,千里旅途催促着归程。日落时分,仰望归家的翅膀,沙边厌倦了阳光下的鱼。期待听到宣室的召唤,星象在三台星下排列。
孟浩然,字浩然,号襟幽,唐代著名诗人,生于688年,卒于740年。孟浩然自幼聪明,才华横溢,特别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他的诗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和清新的气息,影响了后世诗人。
《荆门上张丞相》创作于孟浩然游历荆门时,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政治的无能为力和对贤才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关心和个人的孤独感。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孟浩然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诗中以“荆国”为引,首先点明了地域和历史背景,接着通过对丞相的描写,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自身无能的自省。孟浩然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有情怀的文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蝉鸣”、“雪间梅”,不仅是季节的象征,也是人生的隐喻。作者用自然的变迁反映人生的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又有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从形式上看,诗的对仗与节奏极具美感,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孟浩然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整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个人的孤独以及对贤才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荆门上张丞相》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丞相阁”象征什么?
“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