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9:55
嗣皇登位始凝旒,
巨盗寻并相印收。
汉室有灵诛贼冀,
舜迁无患放凶兜。
猨狙岂称周公任,
豺虎犹宽巷伯投。
愿斩都衡谢天下,
不然何用正王猷。
嗣皇刚刚登位,开始佩戴冕旒,
巨盗却四处寻觅,想要夺取印信。
汉室若有神灵,定会惩罚贼贪的冀州,
舜帝迁都时,没有凶险放过了兜族。
猿猴和狙猢怎能比得上周公的任用,
而豺狼和老虎依旧在宽阔的巷子里徘徊。
希望能斩杀都衡,谢绝天下的贼寇,
否则何必再宣扬正道的王道呢?
穆修,宋代诗人,身处变革时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其诗歌风格质朴,常以古代典故为基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政治理想的追求。
《巨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贼寇横行的时代,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表达对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的强烈不满。
《巨盗》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借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贼寇问题和政治腐败。开篇提到新皇登位,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贼寇的横行,现实的残酷与理想的对比让人感到无奈。诗中提到的汉室与舜迁,暗示着历史的轮回与对治国理想的追求。诗人用猿猴与周公的对比,强调了当时人才的缺失与社会的堕落。最后的愿望“愿斩都衡谢天下”则是一种对正义的强烈呼唤,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当代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强烈不满,呼唤正义与理想的实现,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的“嗣皇”指的是哪一类人物?
诗中的“猨狙”用来比喻什么?
诗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对比杜甫的《兵车行》,两者都反映了社会动荡与民生苦难,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战争中的苦痛,而穆修的《巨盗》则更关注政治腐败与贼寇问题。两者都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