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华清内厩门》

时间: 2025-05-02 18:36:12

诗句

华清别馆闭黄昏,碧草悠悠内厩门。

自是明时不巡幸,至今青海有龙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6:12

原文展示:

过华清内厩门
华清别馆闭黄昏,
碧草悠悠内厩门。
自是明时不巡幸,
至今青海有龙孙。

白话文翻译:

在华清别馆的黄昏时分,门口的碧草依旧柔软、悠然。这里曾经是明代的皇帝不常来游玩的地方,如今只有青海的龙孙还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注释:

  • 华清别馆:指华清宫,位于陕西省,是唐代皇帝常来游玩的地方。
  • 闭黄昏:黄昏时分,别馆的门已关闭,暗示了宁静和孤寂。
  • 碧草悠悠:形容草色青翠,生机盎然,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自是明时不巡幸:意思是这里曾经在明代时并没有频繁的皇帝巡游。
  • 青海有龙孙:提到“龙孙”,指代皇帝后代,青海是个遥远的地方,暗示着历史的延续和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风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尤其以其晚唐诗中的象征性和隐喻性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过华清内厩门》作于李商隐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之时,诗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与思索,折射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华清宫的黄昏景象,给人以宁静而又沉思的感觉。通过“华清别馆闭黄昏”,诗人在寂静的黄昏中勾勒出华清宫的轮廓,似乎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冷清。诗中“碧草悠悠”二句,生动地描绘了草的生机与活力,与黄昏的宁静形成对比,隐喻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历史的反思,提到“自是明时不巡幸”,暗示了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皇帝的光环早已远去。最后的“至今青海有龙孙”,提及青海及“龙孙”,不光是对唐代皇权的追忆,也是在强调历史的延续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整首诗以清幽的景色和深刻的历史感,体现了李商隐对逝去繁华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清别馆闭黄昏:描绘了华清宫在黄昏时分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凄凉的氛围。
  • 碧草悠悠内厩门:通过描写草的悠然生长,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无声感。
  • 自是明时不巡幸: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反映出过去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 至今青海有龙孙:提及青海的龙孙,暗示皇权的延续及历史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草悠悠”,通过草的生长来比喻历史的延续。
  • 对仗:诗中“华清别馆”和“内厩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青海与龙孙的提及,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逝去繁华的感伤,展现了李商隐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清宫: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皇权的象征。
  • 黄昏: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碧草: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 青海:暗指遥远的历史与变迁,承载着皇权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清别馆”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敦煌
    • B. 华清宫
    • C. 敦煌
    • D. 洛阳
  2. “碧草悠悠”中的“悠悠”指的是什么呢?

    • A. 急促
    • B. 悠然
    • C. 繁忙
    • D. 静止
  3. 诗中提到的“龙孙”指代什么?

    • A. 王子
    • B. 皇帝的后代
    • C. 神仙
    • D. 农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过华清内厩门》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都涉及到历史的回忆与对逝去繁华的感慨,但李商隐的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白居易则通过叙述故事表达思念与悲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锁窗寒(春寒) 锁窗寒(春思) 扫花游(前题) 绮罗香(前题) 一萼红(前题) 一萼红(红梅) 一萼红(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 一萼红(石屋探梅) 南浦(前题) 露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漫天开价 知音识曲 包含匠的成语 打扮 十年窗下 包含包的成语 止字旁的字 辄囊 手字旁的字 金碗 包含互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俘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象泉 缅絶 一声不响 锋芒挫缩 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