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3:27
薄叶风才倚,枝轻雾不胜。
开先如避客,色浅为依僧。
粉壁正荡水,缃帏初卷灯。
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
薄薄的叶子在微风中依偎着,枝条轻盈得无法抵挡雾气的侵袭。
盛开的花朵似乎在躲避客人,淡淡的颜色只为依偎僧人。
粉色的墙壁正映照着水波,缃色的帷幕刚刚卷起灯火。
倾城的人儿只在等待一笑,要用多少缯绸才能裂开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避客”意象,暗示了牡丹的高洁与难以接近,传达出一种隐逸的美感。这种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见,象征着文人雅士追求的那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僧院牡丹》创作于李商隐生活的唐代中期,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李商隐作为士人,内心充满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自身的情感。
《僧院牡丹》通过对牡丹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薄叶风才倚,枝轻雾不胜”描绘了牡丹在微风轻抚、雾气缭绕中的娇嫩姿态,创造出一种清新而优雅的氛围。接着,诗人以“开先如避客”形象地表现了牡丹的孤高和不愿被打扰的性情,暗喻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粉壁正荡水,缃帏初卷灯”则展现了僧院的静谧和温馨,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安逸的美。“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暗示着在这美丽的景象中,似乎需要更多的绫罗绸缎来绽放其光彩。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哀而不伤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实现的渴望。牡丹的娇艳与孤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商隐的字是什么?
A. 义山
B. 玉溪生
C. 孟浩然
D. 白居易
诗中“开先如避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迎客人
B. 孤独与矜持
C. 欢乐与热情
D. 忧伤与失落
“倾城惟待笑”中“倾城”指的是?
A. 牡丹
B. 僧人
C. 美丽的人
D. 风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僧院牡丹》与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都描绘了花卉的美丽,但前者更强调孤高与内心的渴望,后者则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两者在意象的处理上各有千秋,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