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蔬兰》

时间: 2025-05-02 05:47:56

诗句

晓折寒蔬野圃间,荒林深处有芳兰。

世无贤士纫为佩,犹有幽人日取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7:56

原文展示:

晓折寒蔬野圃间,
荒林深处有芳兰。
世无贤士纫为佩,
犹有幽人日取餐。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在野外菜圃中折取寒冷的蔬菜,
在荒林深处却有芬芳的兰花。
世间没有贤士可以佩戴着它,
但仍有隐士每天享用这些食物。

注释:

  • 晓折:清晨时分采摘。
  • 寒蔬:寒冷的蔬菜,指生长在秋冬季节的蔬菜。
  • 野圃:自然状态下的菜园。
  • 芳兰:芬芳的兰花,象征高洁。
  • 贤士:有才德的人,古代社会对有德者的称呼。
  • 纫为佩:用来作为佩戴的饰物。
  • 幽人:隐居的人,通常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贤士”与“幽人”可以反映出宋代对隐士文化的尊崇。在古代,隐士通常被视为有德之士,他们选择隐居以避世俗的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良,号平仲,宋代诗人。王令以写景抒情和咏物见长,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常常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蔬兰》创作于宋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隐士的饮食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志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蔬兰》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诗歌,王令通过描绘晨曦下的菜圃和荒林中的兰花,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前两句“晓折寒蔬野圃间,荒林深处有芳兰”,用清新的意象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寒蔬的采摘,象征着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而芳兰的存在则暗示着高洁的品德和隐士的理想。

后两句“世无贤士纫为佩,犹有幽人日取餐”则转向哲理思考,表明在世俗繁华中,真正有才德的人少之又少,隐士虽无华丽的装饰,但依然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隐士的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钦佩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折寒蔬野圃间:描绘了清晨在田野菜圃中忙碌的场景,表现出一种自然清新的气息。
  • 荒林深处有芳兰:转为对自然美的赞美,暗示在偏僻之地依然能找到高雅的事物。
  • 世无贤士纫为佩:反映出对社会人才稀缺的感慨,同时也表达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 犹有幽人日取餐:尽管贤士稀少,仍有隐士在追求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蔬菜与兰花的对比,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高洁。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寒蔬象征着平淡的生活,芳兰则象征着高尚的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志趣的追求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其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普通的生活场景,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蔬: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芳兰:象征高洁、理想的追求。
  • 幽人:象征隐士,代表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蔬”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食物
    B. 冷凉的蔬菜
    C. 嫩芽

  2. “芳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品德
    C. 社会地位

  3. 诗人对“贤士”的态度是: A. 崇拜
    B. 失望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两者在意象上均重视自然的描绘,但王令的《蔬兰》更侧重于隐士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王令诗文集》

相关查询

风入松(西湖戏作) 瑞鹧鸪 满江红(和江亮采) 菩萨蛮(荼_) 醉落魄 风入松 凤凰台上忆吹箫(蜡梅用前韵) 青玉案(为外大父林下老人寿) 渔家傲 瑞鹤仙·溥天氛祲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旡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咋舌不下 摧怆 门字框的字 矿直 辛字旁的字 挨肩叠背 雨字头的字 包含泊的词语有哪些 只鸡絮酒 寡情少义 掩谤 遐琛 实妈儿 重熙累盛 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