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诗僧》

时间: 2025-05-02 20:44:28

诗句

瀑泉癞可能诗最,毕竟难为本色僧。

要识庐山真面目,一溪明月冷於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4:28

原文展示:

赠诗僧
方岳 〔宋代〕

瀑泉癞可能诗最,
毕竟难为本色僧。
要识庐山真面目,
一溪明月冷於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诗僧的赠言,指出他可能最擅长写关于瀑布泉水的诗,但毕竟很难保持他作为僧人的本色。想要真正了解庐山的面貌,就必须要看那溪水中的明月,它比冰还要冷清。

注释:

字词注释:

  1. :这里指代“最”,即最擅长的意思。
  2. 本色僧:指的是作为一名和尚的真实身份和本质。
  3. 庐山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面貌。
  4. 一溪明月:意指溪水中的明月,象征清澈和真实。
  5. 冷於冰:比冰还要冷,形容明月的清冷。

典故解析: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以其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闻名。诗中提及的“庐山真面目”出自《西游记》,意指要看清事物的真实本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写给一位诗僧,借用自然景物来反映人性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赠诗僧》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入探讨了艺术与真实之间的关系。开头两句,诗人提到诗僧可能擅长描写自然景象,尤其是瀑泉的诗作,这反映出他对自然美的热爱。然而,紧接着却指出,真正的僧人不应仅仅局限于外在的描写,而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本色。此处的“本色僧”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我真实的追求。

后两句则引入“庐山”这一意象,诗人强调要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必须透过那冷静的明月。这种冷静的明月暗示着一种清澈的内心及对真理的追求,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认识源于内心的宁静与观察,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华丽。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真实与外在形式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哲学意味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瀑泉癞可能诗最:诗人赞扬诗僧擅长描写瀑布泉水,暗示他可能在风景描写上有独到之处。
  2. 毕竟难为本色僧:指出要保持作为僧人的真实本色是困难的,暗含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
  3. 要识庐山真面目:引入庐山,暗示要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4. 一溪明月冷於冰:以明月象征内心的清澈与冷静,强调对真实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冷清,象征清明的内心。
  • 对仗:如“瀑泉癞”与“本色僧”,形成对比,突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索真实与表象的关系,强调保持内心的真实才是追求艺术和生活的真正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瀑泉:象征自然之美,流动与变化。
  2. 明月:象征真实与清澈,内心的宁静。
  3. :象征冷静与理性,反映内心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庐山”象征什么? A. 物质的追求
    B. 对真实的认识
    C. 个人的成就
    D. 诗僧的外表

  2. “一溪明月冷於冰”这句中的“明月”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清澈的内心
    C. 寒冷的天气
    D. 诗僧的心情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方岳的《赠诗僧》与李白的《静夜思》均涉及自然景物和内心的反思,前者更强调对真实的追求,而后者则更多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意象运用上都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月下笛 冼玉清教授以蚝豉酥皮豆蓉饼杏仁饼鸡旦糕杂装一盒见贻。谱此代谢柬 月下笛八月八日与树园、橘公过半帆酒榭,重题 月下笛 其二 瞿绍衡招饮,为陶冷月画家祝生日,因赋赠 月下笛 其一 题俞慧殊藏陆宣公墓古柏重青图 月下笛 月下笛 送春柬秋玉 月下笛 用玉田韵 月下笛 索居荒村,风雨如晦,迟梅不发,谱此赋之。 月下笛 闻促织感赋 月下笛 甲申初夏悼已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畅游 甘字旁的字 来假 喜神方 五权 包含踏的成语 折柳 馬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天怒人怨 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赤字旁的字 秦欢晋爱 逸闻轶事 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脚踏硬地 首字旁的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