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2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28:00
残年
作者:陆游 〔宋代〕
残年垂八十,高卧岂逃名。
泥巷多牛迹,茅檐有碓声。
炊菰觞父老,煮枣哺雏婴。
遣戍虽传说,何时复两京?
全诗翻译:
我已年近八十,卧于家中难以逃避名声的追逐。
泥泞的小巷里满是牛的足迹,茅屋檐下传来碓声。
在炊烟袅袅中,乡亲们在饮酒,煮枣喂养婴儿。
虽然有关于遣戍的传说,那何时才能再回到京城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遣戍”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和士兵的离散有关,诗人表达了对往日安宁生活的怀念。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尤其以爱国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
《残年》写于陆游晚年,此时他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失意,对老年生活有了一种感慨与反思。诗中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残年》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展示了诗人在晚年时对生活和国家的深思。首句“残年垂八十,高卧岂逃名”,道出了陆游对自己高龄的自觉,以及他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尽管身处晚年,他依然无法逃避名声的牵引,表现了一种无奈与沉重。
接下来的描写“泥巷多牛迹,茅檐有碓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平淡与安宁。通过牛迹与碓声,陆游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传递出一种朴素的生活气息。
“炊菰觞父老,煮枣哺雏婴”则透出诗人对家乡人情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对乡亲们生活的关注。这里不仅有对生活的描绘,也体现了对人们和睦相处的向往。
最后一句“遣戍虽传说,何时复两京?”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故土的思念,情感由个人升华到国家,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无奈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感悟,虽然安静却充满无奈,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深刻反映了陆游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残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陆游
C. 白居易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泥巷多牛迹”意指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乡村的生活场景
C. 战争的痕迹
D. 学校的环境
诗中“遣戍虽传说,何时复两京”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A. 个人生活
B. 乡村的未来
C. 国家前途
D. 家庭关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