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4:04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
梅尧臣 〔宋代〕
昨朝人自东郡来,
古纸两轴缄縢开。
滑如春冰密如茧,
把玩惊喜心徘徊。
蜀牋蠹脆不禁久,
剡楮薄慢还可咍。
书言寄去当宝惜,
慎勿乱与人翦裁。
江南李氏有国日,
百金不许市一枚。
澄心堂中唯此物,
静几铺写无尘埃。
当时国破何所有,
帑藏空竭生莓苔。
但存图书及此纸,
辇大都府非珍瓌。
于今已踰六十载,
弃置大屋墙角堆。
幅狭不堪作诏命,
聊备麤使供鸾台。
鸾台天官或好事,
持归秘惜何嫌猜。
君今转遗重增愧,
无君笔札无君才。
心烦收拾乏匮椟,
日畏撦裂防婴孩。
不忍挥毫徒有思,
依依还起子山哀。
昨天有个人从东郡来,
带来两轴古纸,缄封打开。
纸面光滑如春天的冰,
细腻得像茧,令人惊喜徘徊。
蜀地的纸张虫蛀脆弱,经不起长久,
剡溪的纸张薄,慢慢还能使用。
书信寄去应当珍惜,
切勿随意与人剪裁。
江南李氏有国日,
百金也难买到一枚纸。
澄心堂中仅有这物,
静静地放在桌上,写作无尘埃。
当时国破之后有什么,
库藏空竭生出莓苔。
但愿存留下图书和这纸,
并非大都府中珍贵之物。
如今已经过了六十年,
被弃置在大屋墙角堆放。
幅狭不够做诏命,
暂且用来备粗使供鸾台。
鸾台天官或许有好事,
带回去珍藏何必猜忌。
君今转遗重增愧,
没有君的笔札,没有君的才。
心烦意乱收拾没有匮椟,
每天害怕撦裂防止婴孩。
不忍挥毫只是徒有思,
依依又起子山的悲哀。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少白,宋代著名诗人,生于湖南,后迁至浙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梅尧臣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是宋代文人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写于梅尧臣收到古纸后,表达了对这古纸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宋代,纸张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价值愈发显著,诗中提到的古纸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纸的珍贵,也反映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古纸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文化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诗中开篇即提到古纸的珍贵,展现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与珍视。通过对纸张滑与密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对物质的喜爱,更引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翦裁。”诗人强调了古纸的珍贵,寄托了对文化传承的期望。这里的“宝惜”不仅是对物质的珍视,更是对知识的尊重。同时,诗中提到的“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凸显了古纸在当时社会中的稀缺与价值。
后半部分,诗人感慨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是对书籍与古纸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哀伤。诗的最后,反复提到“不忍挥毫徒有思”,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无能为力的悔恨,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对历史的思考。通过对古纸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沧桑的感慨与无奈。诗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知识的敬畏,强调了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
选择题:诗中提到“江南李氏有国日”是为了强调什么?
a. 李氏家族的繁荣
b. 古纸的稀缺
c. 江南的风光
d. 诗人的家乡
填空题:诗人用“滑如春冰”来形容古纸的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古纸的珍视与对历史的无奈。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