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2:12
寄怀刘使君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昔我从仲父,三年在河内。
春游丹水上,花木弄粉黛。
人夸走马来,尽眼看没背。
薄暮半醉归,插花红簇队。
使君今少年,时往劝耕耒。
安行过树下,野杏正破纇。
何不学山公,酩酊还倒载。
令人知使君,心胆不琐碎。
切莫惩妇翁,慷慨临并代。
一朝由谤谪,虽去民苦爱。
实计幸不幸,岂较进与退。
因书寄此怀,绳墨老且悔。
全诗翻译:
我在年轻时曾跟随我的叔父,三年生活在河内。
春天的时候,我在丹水上游玩,花木间的粉黛如同妆饰。
人们夸赞我骑马而来,尽是目光相随。
黄昏时分我微醉而归,插着花的队伍红艳似火。
使君如今正值少年,时常去劝说农耕。
走过树下时,野杏花正当盛开。
为何不学习山公,酩酊大醉倒骑马?
让人知道使君,心胸宽广不琐碎。
切不可惩罚老妇,慷慨面对世事变迁。
一朝因谤谪而去,虽然民众苦爱。
实在算是幸与不幸,岂能简单比较进与退?
因此写信寄托此怀,绳墨之年已老且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懿,号香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对年轻使君的寄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劝诫。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思。
这首诗通过回忆和劝诫,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充满了温情。开头部分描绘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田园风光,诗人曾在河内生活,春天的游玩让他铭记于心。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转折处,引入对使君的劝诫,诗人希望他珍惜年轻时光,学会务农,享受生活的简单与纯粹。用“安行过树下,野杏正破纇”描绘春天的生机,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何不学山公”引出陶渊明的隐逸思想,鼓励使君追求自由,拒绝世俗的纷扰。同时,反思个人命运,面对谤谪的无奈与社会的冷酷,传达出一种对人生起伏的宽容态度。
诗的最后一句“绳墨老且悔”则道出诗人对自己过去选择的反思,想要以此寄托对使君的期望。这使整首诗在轻松的表面下,潜藏着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感悟。
逐句解析:
昔我从仲父,三年在河内。
春游丹水上,花木弄粉黛。
人夸走马来,尽眼看没背。
薄暮半醉归,插花红簇队。
使君今少年,时往劝耕耒。
安行过树下,野杏正破纇。
何不学山公,酩酊还倒载。
令人知使君,心胆不琐碎。
切莫惩妇翁,慷慨临并代。
一朝由谤谪,虽去民苦爱。
实计幸不幸,岂较进与退。
因书寄此怀,绳墨老且悔。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友人的关怀、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回忆与劝诫,传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梅尧臣的《寄怀刘使君》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人的关怀与人生感悟
C. 对战争的反思
“安行过树下,野杏正破纇”中的“破纇”指的是什么?
A. 花开
B. 花落
C. 结果
诗中提到的“山公”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寄怀刘使君》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的理解与欣赏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