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5:23
送庐山衲僧
飞锡下崆㟅,清高世少双。
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
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
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高洁的庐山僧人,他在寒冷的冬天离开,向未知的地方去。诗人感慨这位僧人清高的品质在世上难得,离别之时,满天飞雪仿佛在为他的离去送行。诗中提到的赤乌亥和白蚌江,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而最后一句则表现了路人的关注与仰慕,感叹于这位僧人的高雅。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908年。贯休以其诗风清新脱俗、内容高远著称,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庐山,表现了诗人对一位高洁僧人的敬仰与惜别,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僧侣的尊重与向往,同时也渗透着对人世间清高品德的追求。
《送庐山衲僧》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一个高洁的僧人从崆峒山出发,走向未知的旅途,展现了诗人对僧人品格的赞美和对其离去的惋惜。首句“飞锡下崆㟅”以动感描绘僧人形象,表现出他的洒脱与不拘。接下来“清高世少双”更是点明了其难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清高者的向往与珍惜。后面几句通过“冻天方筛雪”描绘了严寒的自然景象,似乎是在为僧人的离去增添了几分凄凉的色彩。而“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结合,暗示僧人所走的路途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诗人心中对他未来的祝福与期待。结尾一句“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则生动地表现了路人对这位僧人的仰慕,反映了社会对清高品德的认同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高僧人的描写,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崆㟅”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如何描述僧人的品质?
“冻天方筛雪”中的“方筛”是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