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5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58:31
避寇游成福山院
作者:贯休 〔唐代〕
成福僧留不拟归,
猕猴菌嫩豆苗肌。
那堪蚕月偏多雨,
况复衢城未解围。
翠拥槿篱泉乱入,
云开花岛雉双飞。
堪嗟大似悠悠者,
只向诗中话息机。
成福寺的僧人不想离开这里,
猕猴和菌子嫩滑的豆苗交相辉映。
可怜这蚕月时节雨水偏多,
况且衢城的围困尚未解除。
翠绿的槿花篱笆旁泉水奔涌,
云开之后,花岛上的雉鸟双双飞舞。
令人惋惜的,似乎只有那些无忧无虑的人,
才会在诗中谈论生活的机缘。
作者介绍:
贯休(830-912),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山水诗和禅宗诗著称。他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哲思,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身处成福寺,感受到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诗中描绘了寺院的自然景色与个人的思考,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避寇游成福山院》是贯休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动荡岁月中的哲思与情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首联“成福僧留不拟归”揭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尽管外部环境险恶,内心却希望留在这片宁静之地。
接下来的两句“猕猴菌嫩豆苗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丰饶与生命的活力。此处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紧接着的“那堪蚕月偏多雨,况复衢城未解围”,则转入对现实的思考。蚕月的多雨与衢城的围困,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
后半部分“翠拥槿篱泉乱入,云开花岛雉双飞”,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心中那份宁静与安详。最后一句“只向诗中话息机”,则表达了在复杂的社会中,诗人通过诗歌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生存的智慧。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寻求一种和谐,既有对外界的感受,也有对内心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贯休的禅意与诗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思考,表达了在动荡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成福僧留不拟归”中的“成福”指的是:
A. 一个地名
B. 一个历史人物
C. 一种心境
诗中提到的“蚕月”是指哪个月份?
A. 一月
B. 四月
C. 七月
“云开花岛雉双飞”中的“雉”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