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8:39
作者: 贯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大士宅里宿,芙蓉龛畔游。
自怜在,子莫苦相留。
燥叶飘山席,孤云傍茗瓯。
裴回不能去,房在好峰头。
在大士的住所里宿住,我在芙蓉的佛龛旁游玩。
我自怜自惜,不要为我而苦苦相留。
干枯的树叶飘落在山间的席子上,孤云恰好伴着茶瓯。
我徘徊不忍离去,房子坐落在美丽的山峰之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别东林僧”中的“东林”可能指的是东林寺,东林寺是唐代著名的禅宗寺庙,寓意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贯休作为僧人,其作品常常蕴含对佛教思想的思考。
作者介绍:
贯休(830-912),字子乔,号浣溪,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诗、词,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禅宗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与东林僧别离时的心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自然的向往。
贯休的《别东林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心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开篇“大士宅里宿,芙蓉龛畔游”,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在大士的住所中安静地待着,仿佛在与世隔绝。接下来“自怜在,子莫苦相留”,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告别的情感,虽有不舍,却又不愿加重对方的负担。
“燥叶飘山席,孤云傍茗瓯”,通过干枯的树叶与孤云的意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那种孤寂的心情,仿佛自然也在感应着他的情绪。最后一句“裴回不能去,房在好峰头”,描绘出诗人虽有徘徊不决,但山房的美景又让他留恋不已,形成了一种矛盾的情感。
整首诗运用了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融合了离别的伤感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反映了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大士”指的是谁?
A. 一位高僧
B. 一位国王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商人
“自怜在,子莫苦相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不舍
C. 愤怒
D. 忍耐
诗中提到的“孤云”象征着什么?
A. 幸福
B. 友谊
C. 孤独
D. 成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贯休的生平、作品和唐代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