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26
泰山
作者:汪元量 〔宋代〕
敕使联镳上翠岑,
飞泉跃涧吼雷音。
凌高一览知天远,
迂曲千蹊觉洞深。
龙蛰沧溟蛟舞壑,
枭横碧落凤归林。
山灵护得神祠在,
苔蚀秦碑古树阴。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的开头提到皇帝派遣的使者乘坐马车来到高耸的山峰,飞流直下的泉水发出如雷的轰鸣。站在高处俯瞰,能够感受到天空的遥远,蜿蜒的山道让人感到深邃的山洞。龙在深海中潜伏,蛟龙在山谷中舞动,枭鸟在碧空中横飞,凤凰归回森林。山的灵气保佑着神祠依旧存在,苔藓侵蚀着古老的秦碑,树荫下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受到自然山水的启发,表达了对泰山这一自然奇观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敬。
《泰山》一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充分体现了山水诗的特征。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将泰山的雄伟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敕使联镳”到“飞泉跃涧”,每一句都让人如身临其境,感受到泰山的磅礴气势和自然的震撼。诗人不仅描绘了山的外在景象,更深入地探索了其内在的灵性和文化底蕴。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了神祠和古碑,暗示了人类历史与自然的交融,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苔藓的侵蚀与古树的阴影,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无情。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诗人也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美与神秘,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敕使”指的是什么?
A. 使者
B. 商人
C. 农民
诗中“飞泉跃涧吼雷音”表现了什么?
A. 平静
B. 动感与力量
C. 悲伤
诗中提到的“山灵”是指什么?
A. 山的灵气
B. 山的动物
C. 山的植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