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5:32
钱塘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踯躅吞声泪暗倾,
杖藜徐步浙江行。
青芜古路人烟绝,
绿树新墟鬼火明。
事去玉环沈异域,
愁来金盌出佳城。
十年草木都糜烂,
留得南枝照浅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浙江游历时的感伤情怀。诗中写道,神情恍惚地走在路上,眼泪暗自流淌;手杖支撑,缓慢前行。青苔覆盖的古道上人烟稀少,绿树环绕的新墟中似有鬼火闪烁。往事已逝,玉环(王嫱)已沉没他乡;愁苦来袭,金盏酒从繁华城中取出。十年间草木已然枯萎,唯有南枝的清影仍在浅水中照映。
汪元量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历浙江之际,正值人生的某个转折点,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考。
《钱塘》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展现了作者对故地的深情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踯躅吞声泪暗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伤感,仿佛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接着,作者通过“杖藜徐步浙江行”展现出一种缓慢而沉重的行走,体现了他对往事的深切思念。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青芜古路”和“绿树新墟”,不仅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记忆的模糊与凋零。尤其是“十年草木都糜烂”,这句诗以草木的枯萎象征了人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感到一种无奈的惆怅。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调,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惋惜,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愁苦。最后一句“留得南枝照浅清”则传达出一种希望,尽管岁月流逝,依然有美好存在,可以照亮心灵的清澈。
整首诗以“愁”为主线,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失落中追求希望的情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
诗中“踯躅”的意思是:
A. 走得很快
B. 徘徊不前
C. 轻快地移动
D. 坚定不移
“青芜古路人烟绝”中的“青芜”指的是:
A. 一种花
B. 青苔和杂草
C. 一种美食
D. 河流
诗中提到的“玉环”是指:
A. 一种美酒
B. 古代的美人
C. 一种诗体
D. 一种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