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3:29
永遇乐 扬州除夕,和竹坨韵
作者: 沈岸登 〔清代〕
何事飘零,天涯除夕,几度羁旅。
今夜邗江,去年燕市,客泪双垂缕。
银灯初卸,金壶频咽,不寐更筹閒数。
更谁听扬州歌吹,拨火寒炉无语。
凄凉东阁,官梅初发,对酒看人儿女。
三十年来,镜中绿鬓,都被儒冠误。
清溪白屋,团圞兄弟,梦里分明曾去。
正相思关山南北,夜阑疏雨。
这一年又到了除夕,身处天涯的我为何感到如此飘零?几度旅途的羁绊让我心怀惆怅。今夜在邗江,想起去年在燕市的欢聚,忍不住泪水涟涟。银色的灯笼刚刚卸下,金壶里的酒频频喝下,彻夜未眠,反复计算着闲暇的时光。更有谁来倾听扬州的歌声?我拨动着寒炉,却无话可说。东阁的凄凉,官梅初放,举杯对饮,目送人儿女情长。三十年来,镜中的青鬓,竟被儒冠所误。清溪边的白屋,兄弟团聚,梦中却清晰如昨。此刻思念着南北的关山,夜深时细雨轻扬。
作者介绍
沈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多不详,作品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人生、时光以及故乡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除夕之际,作者身处他乡,感受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惆怅与无奈。
《永遇乐 扬州除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沈岸登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除夕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几句以“何事飘零”引入,勾勒出一种漂泊无依、心绪难平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思绪愈加沉重。在描写今夜邗江与去年的燕市时,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突显出时间的流逝和往昔的美好,客泪双垂缕的形象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诗中“银灯初卸,金壶频咽”描绘出除夕夜的热闹与诗人内心的孤寂,虽然周围的环境充满节日的氛围,但诗人却无法享受其中。凄凉的东阁和初发的官梅,映衬出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镜中绿鬓的自省,揭示出对尘世名利的反思和对亲情的眷恋,清溪白屋的意象则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归宿。
整首词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成功地将个人的孤独与对家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清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真挚,富有深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除夕夜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银灯初卸,金壶频咽”中“银灯”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官梅初发”在表达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