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7:46
只卓来篇不许双,社坛高处立旌幢。
自知孤敌难为胜,欲竖长幡一面降。
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何时玉手归重搦,笑倒秋醪潋灩缸。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面对艰巨的局势时,心中孤独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知道自己在高处立足,孤立无援,难以获得胜利,因此希望能像长旗一样招降敌人。诗中提到要学习楚国的悲哀,表现出对困境的感叹,最后以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以词工巧、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令面临困境时,表达了他对孤独的感慨和对未来转机的渴望。社会动荡,个体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寄衡父满翁》是一首情感深邃的古诗,诗中透露出作者面临孤立无援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通过“只卓来篇不许双”传达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似乎在说自己在高处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社坛高处立旌幢”,则描绘了一个庄严的场景,象征着祭祀与对过去的怀念。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意识到“自知孤敌难为胜”,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愈发明显。想要“竖长幡一面降”,表达了他渴望与敌人和解的心情。诗中提到的“须学依墙勤哭楚”,让人联想到楚国的历史,表现出一种对故国兴亡的感慨与无奈。
最后两句“何时玉手归重搦,笑倒秋醪潋灩缸”,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通过“玉手”和“秋醪”,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重拾过往的快乐。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孤独与团圆的主题,使人感受到作者复杂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思念与渴望和解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个人在困境中对生活的反思与希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及对未来的期待,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敌”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敌人
c) 自己
“须学依墙勤哭楚”中的“楚”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时期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豪
b) 孤独与渴望
c) 胜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