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0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02:26
《送尊禅者》
——王之道 〔宋代〕
阿遵我辈人,相从十年旧。
么肥形愈瘠,身贫道常富。
厥初为天衣,持钵化淮右。
袖携维卫录,访我过蓬陋。
若言法华山,有象金所就。
其来自西土,隐现不可究。
我时尝记之,尔耳亦聊复。
谁令兹悲师,镂板播蔬谬。
向来天衣游,追随遍岩窦。
高谈屡绝倒,寝食废农昼。
归欤又同舟,半道过濠寿。
昆行寄衔茔,一再获邂逅。
清霜殒群木,凄劲捣衣候。
翩然不我留,云山挺高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尊禅者之间深厚的友谊与不舍之情。诗开头提到自己与尊禅者相交已有十年,虽然身体日益消瘦,但精神境界却愈加富足。尊禅者初次来访时,手持钵,身穿天衣,化缘于淮河一带。两人之间的交流仿佛是对话中的密友,虽然住在简陋的地方,但彼此的心灵始终相通。诗中提到法华山象征着对道理的追求,尊禅者来自西方,似乎蕴含着不可知的智慧。
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尊禅者的往日交往,曾经的高谈阔论常令彼此捧腹大笑,但如今却因离别而倍感凄凉。尽管再次相遇时,内心的惆怅仍然无法减轻。最后,诗人描绘了清霜打落树木的景象,表现出离别的伤感与孤独,尊禅者如同高山一样,再也无法留住。
王之道,字君道,号云松,宋代诗人,擅长于诗歌和书法,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兼具哲理性和抒情性。
这首诗创作于王之道与尊禅者分别之际,反映了诗人与朋友相知相交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短暂、友谊珍贵的感慨。
《送尊禅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展现了王之道与尊禅者之间亲密而深厚的友谊。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两者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与相互的影响。从“阿遵我辈人,相从十年旧”一句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沉淀使得彼此的关系愈加深厚。王之道以“身贫道常富”强调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虽然生活贫困,精神却因修行而富足。
整首诗在情感上围绕着离别展开,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舍。特别是“清霜殒群木,凄劲捣衣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清霜的意象既是自然的描绘,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友谊的脆弱。通过这一系列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友谊与离别,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未来的无奈与悲伤,揭示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诗中提到“阿遵”是指谁?
诗中“天衣”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在表达离别时的情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