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5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55:21
不夜城头著此亭,东皇幻化一何神。
相将莲炬催芳夕,来俾梅花作好春。
自腊月前尤可喜,觉西风外已无尘。
衔枚晓奏鹅池捷,为问和门有此人。
在这不夜城的城头上建起了这个亭子,东边的皇帝神力无比,幻化出多么神奇的景象。我们提着莲花灯笼,催促着美好的夜晚降临,让梅花为我们带来一个美好的春天。自腊月以来就愈发让人欢喜,感到西风吹来时,外面已然没有了尘埃。衔着枚香的鸟儿早晨在鹅池旁奏响捷报,想要询问和门里是否有这样的人。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文甫,号竹隐,宋代诗人,尤以其乐府和古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与人文,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春天的期待。
李曾伯的《自和》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全诗通过不夜城的亭子,展现了繁华都市的夜晚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的“不夜城头”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接着“东皇幻化”则将神秘的东方文化引入,形成了诗歌的神韵。
“相将莲炬催芳夕”这一句,将莲花与灯笼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暗示着人们对美好夜晚的期待。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与莲花灯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冬去春来的生机与希望。
最后两句通过描绘西风的到来与“衔枚晓奏”的生动意象,表达了对新生与美好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浓厚的情感,传达了对春天和美好未来的期盼,展现了李曾伯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热情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不夜城头的亭子象征什么?
“莲炬”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梅花”主要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