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晚春即事二绝》

时间: 2025-04-25 01:33:33

诗句

尺许新条长杏栽,文余班筝出墙隈。

浪愁草草酴醾过,不道婷婷芍药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33:33

原文展示:

尺许新条长杏栽,文余班筝出墙隈。浪愁草草酴醾过,不道婷婷芍药来。

白话文翻译:

新栽的杏树长得有尺许高,墙角的古筝半藏在墙外。愁绪像那草草酿酒的酒味一样弥漫,不想婷婷的芍药花却悄然绽放。

注释:

  • 尺许:一尺左右,形容杏树的高度。
  • 新条:新长出的枝条。
  • 文余:指古筝的音色,文雅而美妙。
  • 班筝: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象征优雅的音乐。
  • 浪愁:愁绪如浪般涌动,形容愁苦的感觉。
  • 草草:草率、匆忙的样子。
  • 酴醾:指酿造的酒,带有愁苦的味道。
  • 婷婷:形容芍药的姿态优美、娟秀。

典故解析:

此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提到的“班筝”与古代乐器相关,暗示了文化的传承和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诗中提到的芍药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美丽和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咏物诗,以清新自然、质朴生动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人事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晚春即事二绝》创作于春末,诗人以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结合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感慨。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春花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末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的观察与深切的感受。首句“尺许新条长杏栽”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日的图景,杏树新栽,生机盎然,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长。而“文余班筝出墙隈”则引入了音乐的元素,古筝的音色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给人以优雅、和谐的感觉。接下来的“浪愁草草酴醾过”,将个人的愁绪与自然中的酿酒相互关联,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最后一句“不道婷婷芍药来”则是惊喜与转折,原本预想中愁苦的心情,却因美丽的芍药花悄然绽放而得到缓解。这种转折不仅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也反映了自然之美对人心的慰藉。整首诗情景交融,内涵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尺许新条长杏栽:描绘杏树新长出的枝条,象征生机与希望。
  2. 文余班筝出墙隈:古筝的音色在墙角流淌,增添了诗的音韵美,暗示文化的气息。
  3. 浪愁草草酴醾过:将愁苦与饮酒相联,形成一种淡淡的忧伤。
  4. 不道婷婷芍药来:出乎意料的美丽芍药花,带来惊喜与温馨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酿酒的过程,形象生动。
  • 对仗:首尾两句形成对比,体现情感的变化和自然的美。
  • 拟人:将植物的生长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使自然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与美好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生活中的忧愁与希望的交织。诗人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透视了人情世态的复杂,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树: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古筝:代表文化与艺术的优雅。
  • 芍药:象征美丽与爱情的芬芳。
  • 酴醾:引申为生活中的愁苦与快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古筝
    C. 笛子

  2. “尺许新条长杏栽”中的“尺许”指的是: A. 一寸
    B. 一尺
    C. 一米

  3. 诗人最后一句“不道婷婷芍药来”表露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惊喜
    C. 忧伤

答案:

  1. B. 古筝
  2. B. 一尺
  3. B. 惊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晚春即事二绝》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春天,但杨万里侧重于自然的细致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在春天的景象中融入了国家动荡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两首诗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杨万里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寄怀高十六章之 其一 云冈寺 过汉江经岘山 由退谷至广泉道中 午至退谷 经桃源 换苏印和弟颖叔 其二 换苏印和弟颖叔 其一 金山 绝笔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银船 尸字头的字 往来体 秉修 无胫而走 竖心旁的字 倒生 股肱腹心 欣附 包含帆的成语 鼓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情不自胜 母字旁的字 千年一律 喷云吐雾 包含挖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