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1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15:53
喜迁莺(乙未中秋同诸北客玩月于颍州之南楼)
作者:李曾伯 〔宋代〕
轻云暮卷,望澄空如水,千里一碧。
菱镜冰悬,桂输玉碾,喜见中原秋色。
老蟾炯炯无翳,阅尽尘寰今昔,
堪恨处,度霓裳曾到,长生宫阙。
坐客。休叹息。
看此清光,天岂限南北。
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
西湖旧时花草,会遣孀娥重识。
从今去,举太平玩事,长如今夕。
轻轻的云彩在傍晚被卷起,仰望那如水般的澄澈天空,千里一片碧蓝。
菱形的镜子在冰冷的空气中悬挂,桂花香气如玉般清新,喜悦地见到了中原的秋色。
老月亮明亮而清晰,经历了世间的沧桑,
令人感慨的是,曾经经过霓裳羽衣的地方,现在却成了长生宫阙。
坐在这里的客人,别再叹息。
看这清澈的月光,天岂有南北之分。
不如乘着风,握着玉斧,修复山河的美丽。
西湖曾经的花草,可以让我们再次与嫦娥相识。
从今往后,享受太平的欢乐,永远如今晚这个美好时刻。
李曾伯,字廷棨,号云溪,宋代诗人,擅长词曲和诗歌,尤其以咏月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乙未年中秋,作者与北方的朋友们在颍州南楼共赏明月,借此机会抒发对故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及对团圆的渴望。
《喜迁莺》通过描绘中秋明月的美景和对故乡情怀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尤其是对月亮的描写,融合了细腻的观察与广阔的思考。诗中“轻云暮卷,望澄空如水”的描写,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照耀下的世界是如此的清澈、广袤。
“老蟾炯炯无翳”一句,月亮的明亮象征着经历了岁月洗礼的智慧,而“堪恨处,度霓裳曾到,长生宫阙”则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遗憾。整首诗在表现对月光的赞美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哲理。
诗的最后几句“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将南北团结的理想,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哲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和思念,尤其是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时刻,诗中的月亮描写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人情味。
诗中“轻云暮卷”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晨曦
B. 傍晚的云彩
C. 风雨
D. 白昼的阳光
“老蟾炯炯无翳”中的“老蟾”指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A. 太阳
B. 星星
C. 月亮
D. 风
诗中提到的“玉斧”象征着什么?
A. 力量与勇气
B. 修复与和谐
C. 财富与地位
D. 速度与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