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2:56
祝英台近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落花深,芳草暗,春到断肠处。
金勒骄风,欲过天堤去。
翠楼葛领西边,恰如曾约,
画阑映一枝琼树。正凝伫。
芳意欺月矜春,浑欲便偷许。
多少莺声,不敢寄愁与。
谢郎日日西湖,如今归后,
几时见倚帘吹絮。
落花纷飞,芳草幽暗,春天来到了令人心碎的地方。
骄傲的春风,想要越过天空的天堤。
西边的翠楼上,葛藤缠绕,正如曾经约定的,
画栏映照着一枝美丽的琼树。我正凝视着。
芳香的气息欺凌着明月,仿佛春天的情感要偷偷许诺。
多少黄莺的鸣叫,不敢将愁苦寄托给你。
谢郎日日游玩西湖,如今归来,
何时才能再见你倚窗吹着飘絮呢?
“翠楼葛领”描绘了西边的楼阁,其实是对当时美丽景色的描绘,可能与古诗词中的园林景致有关。此类描写常见于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寄托的情感。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子文,号云溪,宋代词人,其词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爱情、离愁和自然风景。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是史达祖在个人生活经历与社会环境影响下所作,反映了他对爱情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中通过对春天和离别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渴望。
《祝英台近》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如“落花”、“芳草”、“琼树”,营造出一种愁苦而美丽的氛围。开头以“落花深,芳草暗”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凋零与生命力的隐匿,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紧接着,诗人以“金勒骄风,欲过天堤去”描绘春风的强劲,象征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时间的流逝。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通过“翠楼葛领西边,恰如曾约”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表达了对昔日约定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望。而“多少莺声,不敢寄愁与”则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压抑与无奈,莺声虽美,却无法传达那种深切的愁苦。最后,诗人对“谢郎”的思念,结合西湖的意象,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整体上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抒情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思念,情感基调沉重而细腻,表达了个人在自然与情感中寻找共鸣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草”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
B. 青春与希望
C. 短暂的生命
“多少莺声,不敢寄愁与”中的“莺声”是什么象征?
A. 美好的回忆
B. 无法表达的愁苦
C. 春天的到来
诗人对“谢郎”的思念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与忧伤
B. 愤怒与失落
C. 快乐与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