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祝英台近》

时间: 2025-04-28 00:01:36

诗句

载轻寒、低鸣橹。

十里杏花雨。

露草迷烟,萦绿过前浦。

青青陌上垂杨,绾丝摇佩,渐遮断、旧曾吟处。

听莺语。

吹笙人远天长,谁翻水西谱。

浅黛凝愁,远岫带眉妩。

画阑闲倚多时,不成春醉,趁几点、白鸥归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01:36

原文展示:

载轻寒低鸣橹。十里杏花雨。露草迷烟,萦绿过前浦。青青陌上垂杨,绾丝摇佩,渐遮断旧曾吟处。听莺语。吹笙人远天长,谁翻水西谱。浅黛凝愁,远岫带眉妩。画阑闲倚多时,不成春醉,趁几点白鸥归去。

白话文翻译:

载着轻寒的船只轻轻摇曳,橹声低低地鸣响。十里杏花正如雨般纷纷扬扬。露水湿润了青草,迷雾缭绕,绿意萦绕在前面的河岸上。青青的田埂上垂柳摇曳,柳丝轻拂着佩饰,渐渐遮住了我曾吟唱的地方。听那黄莺在鸣叫,远处吹笙的乐人,天边飘渺,谁在翻阅水边的乐谱呢?浅黛色的愁绪凝聚,远处的山峦如眉般妩媚。倚在画栏上闲坐了很久,未能醉倒在春光中,趁着几只白鸥归去的机会。

注释:

  • :乘坐,承载。
  • 轻寒:指微寒的天气。
  • 鸣橹:橹声,船桨划水的声音。
  • 杏花雨:杏花纷飞的景象,形容春天的美丽。
  • 露草:露水沾湿的草。
  • 萦绿:缠绕着的绿色。
  • 前浦:前面的小河岸。
  • 青青陌上垂杨:指田间小路上垂柳摇曳的景象。
  • 绾丝摇佩:柳丝轻拂,像佩饰在摇曳。
  • 听莺语:倾听黄莺的歌声。
  • 浅黛凝愁:指淡淡的愁绪。
  • 画阑:雕刻精美的栏杆。
  • 白鸥:指一种鸟,象征自由和无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彭老为宋代诗人,其诗风典雅细腻,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与人情深意。他的作品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作于春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是一首极富诗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开篇“载轻寒低鸣橹”,诗人以轻寒的船只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仿佛让读者感受到春天来临时的微寒。接着以“十里杏花雨”描绘出春天杏花盛开的美丽画面,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诗句“露草迷烟,萦绿过前浦”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湿润与生机,给人以清新感受。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情感逐渐流露。“青青陌上垂杨,绾丝摇佩”描绘了田间小路上的垂柳,柳丝轻拂,似乎在传递着诗人的思绪。此时,诗人开始回忆起往日的吟唱之地,暗含对往昔的怀念与怅惘。

最后,诗人用“画阑闲倚多时,不成春醉”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和愁苦,尽管春光明媚,诗人却无法沉醉其中,留下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美丽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愁苦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生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载轻寒低鸣橹:描绘船只在微寒的水面上轻轻摇晃,橹声轻响,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十里杏花雨:春天的杏花如雨般飘落,表现了春的美丽。
  • 露草迷烟,萦绿过前浦:湿润的草地与雾气缭绕,绿意盎然,展现生机。
  • 青青陌上垂杨,绾丝摇佩:田埂上的垂柳摇曳,似乎在轻拂诗人的佩饰,象征着柔情。
  • 渐遮断旧曾吟处:柳丝渐渐遮住了往日吟唱的地方,暗含怀旧之情。
  • 听莺语:倾听黄莺的歌声,增添了春意。
  • 吹笙人远天长:远处传来笙声,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 谁翻水西谱:疑问句,表现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思索。
  • 浅黛凝愁:愁绪如浅黛般凝聚。
  • 远岫带眉妩:远山如眉,妩媚动人,营造出美的意象。
  • 画阑闲倚多时:倚在精美的栏杆上,表现了诗人静静思索的状态。
  • 不成春醉,趁几点白鸥归去:尽管春光明媚,诗人却未能完全沉醉,只能趁着白鸥归去的时机离开。

修辞手法:

  • 比喻:“十里杏花雨”,将杏花比作雨,形象生动。
  • 拟人:“露草迷烟”,赋予草以情感,传达诗人内心的感受。
  • 对仗:如“浅黛凝愁,远岫带眉妩”,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忧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反映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与希望。
  • 垂杨:代表柔情与思念。
  • 白鸥:象征自由与无忧的生活。
  • 春醉: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沉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十里杏花雨”中的“雨”字比喻了什么?

    • A. 雨水
    • B. 杏花的纷飞
    • C. 春天的气候
  2. 诗人对过往吟唱的地方有什么感情?

    • A. 怀念
    • B. 忘记
    • C. 生气
  3. “浅黛凝愁”中的“黛”指的是什么?

    • A. 颜色
    • B. 物体
    • C. 声音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情感,体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与对往昔的追忆;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春天的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形成了与《祝英台近》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彭老诗词选》

相关查询

颂古三十一首 咏白菊 次韵答无想斋 冬后三日郊赦到同郡官拜敕回有感 冬日杂诗以仰视皇天白日速为韵 其四 题贾小谷独立图 用前韵赠朱竹君学士 释郁亭 踏莎行 其一 月华清 读芙蓉斋集有怀宗子梅岑并忆广陵旧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作好作歹 字字珠玉 包含韵的成语 精神涣散 赫赫有名 玉字旁的字 包含踯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鼎折覆餸 包含杀的词语有哪些 川流不息 鹵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兴会标举 误导 支结尾的成语 连明彻夜 淫学流说 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