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4:19
甲马飞腾压陇东,大旗落日动苍穹。
千军榆塞犹排阵,十载天山未挂弓。
岂有班超护西域,翻教师旷验南风。
男儿不负封侯骨,合有忠勤慷慨中。
这首诗描绘了战马飞奔的场景,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壮阔。大旗在落日的照耀下,似在苍穹中翻动,显得格外雄伟。虽然千军在榆塞那边依然排成阵势,十年来天山之地却未曾见到弓箭的张弦。这难道是班超守护西域的英雄事迹吗?他实际上是在教导我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审时度势的能力。作为男子汉,不能辜负自己封侯的志向,内心应当充满忠诚与慷慨之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任其昌(约1610-约1690),清代诗人,字子舜,号东篱,曾任翰林院编修。其诗风浑厚,情感真挚,常常结合历史,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与民族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寄托对未来的希望与思考,强调忠诚和奋斗的重要性。
这首《读史杂感 其三》通过生动的意象与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抱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甲马飞腾压陇东”引入,生动描绘了战场的壮观与紧张氛围,接着“大旗落日动苍穹”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气势,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一幕历史的画卷之中。
“千军榆塞犹排阵,十载天山未挂弓”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和平时期的沉寂,诗人通过班超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英杰的钦佩,同时也反映出对当下局势的深思。最后两句“男儿不负封侯骨,合有忠勤慷慨中”则是对男子汉应有担当的呼唤,强调忠诚与奉献精神。
整首诗在历史的视野中,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让人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历史的回顾与个人的感悟,传达出对忠诚与责任的深刻理解,强调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历史的深度与广度。
诗词测试:
甲马飞腾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喜悦
班超是哪个朝代的将领?
A. 唐代
B. 西汉
C. 明代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个人的闲适
B. 忠诚与责任
C. 自然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