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冬夜杂咏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5:07:17

诗句

莫笑微云滓太虚,粼粼清水总无鱼。

敢言西子真殊色,也道《南华》是僻书。

漱石枕流存慧解,别风淮雨听钞胥。

人生只有忘机好,黑白分明计便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07:17

原文展示:

莫笑微云滓太虚,粼粼清水总无鱼。
敢言西子真殊色,也道南华是僻书。
漱石枕流存慧解,别风淮雨听钞胥。
人生只有忘机好,黑白分明计便疏。

白话文翻译:

别笑那些微曦的云彩渺小虚无,清澈的水面上竟然连鱼影都没有。
有人说西子(西湖的美人)真是绝世的容颜,也有人说南华(《道德经》)是冷僻的书籍。
在石头间漱口,枕着流水,存有智慧的领悟;远离风雨的淮河,倾听那钞书的吟唱。
人生中只有忘却机巧的心思才是最好的,黑与白的界限分明,计较反而显得疏远。

注释:

  • 微云滓:微小的云彩,滓指杂质。
  • 粼粼清水:形容水面波光粼粼。
  • 西子:指西湖的美丽女子,常用以比喻美人。
  • 南华:指《道德经》,道家经典,常被视为深奥难懂之书。
  • 漱石枕流:指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象征智慧和宁静。
  • 钞胥:指书籍,通常是指抄写的书籍。
  • 忘机:指忘却机巧、心机的状态,强调纯粹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其昌(约1640-约1710),字子华,号山农,清代诗人,生活在明清之际。他的诗歌受传统文化影响,常以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为内容,风格清新淡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冬夜杂咏》系列诗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强调心灵的宁静和智慧的追求。

诗歌鉴赏:

《冬夜杂咏 其一》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诗歌,充满了哲思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篇通过描绘微云和清水,暗示了自然界的广阔与渺小,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西子与南华的对比,强调了人们在美与智慧上的偏见和误解,暗示了社会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轻视。

“漱石枕流”一语,展现了诗人向往自然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理想状态。最后两句则引出了全诗的哲学主题,强调了忘却心机的重要性,认为在复杂的人生中,保持一份纯粹与简单才是最为珍贵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相结合,使得意境深远,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笑微云滓太虚:劝人们不要笑那些微不足道的云彩,它们在空中显得虚幻。
  2. 粼粼清水总无鱼:尽管水面波光闪烁,但却没有鱼的身影,暗指生命中的空虚。
  3. 敢言西子真殊色:有人敢说西子(美人)确实美丽。
  4. 也道南华是僻书:也有人说《道德经》这本书难以理解、冷僻。
  5. 漱石枕流存慧解:在石头间漱口,靠着流水,保留智慧的体悟。
  6. 别风淮雨听钞胥:远离风雨的淮河,倾听书本的吟唱。
  7. 人生只有忘机好:人生中最好的状态是忘却心机。
  8. 黑白分明计便疏:黑与白的界限清晰,过于计较反而显得疏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子”比作美人,将“南华”比作难懂的智慧,表现出个体对美与智慧的不同理解。
  • 对仗:如“漱石枕流”与“别风淮雨”,形成对称的音律美。
  • 象征:水面无鱼象征了生活的空虚与内心的追求。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提倡忘却世俗的心机,追求一种更为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通过各种意象的交织,诗人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云滓:象征着渺小与虚无,反映出生活中的无常与不确定。
  • 清水:象征纯净与平和,暗示内心的宁静。
  • 西子:美的象征,反映社会对美的追求与理解。
  • 南华:智慧的象征,体现出人们对深奥文化的偏见与忽视。
  • 漱石枕流:象征理想化的生活状态,代表着对智慧与宁静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子”指的是哪位美人?

    • A. 王嫱
    • B. 西湖的美人
    • C. 赵飞燕
  2. “漱石枕流”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财富
    • B. 向往宁静与智慧
    • C. 享受热闹
  3. 诗中提到的“南华”是指哪本书?

    • A.《论语》
    • B.《道德经》
    • C.《史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 《寻隐者不遇》:贾岛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冬夜杂咏》都表现了对内心思考的重视,前者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哲理思考。
  • 《寻隐者不遇》则通过对隐者的追寻,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冬夜杂咏》共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研究清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
  • 《古诗词鉴赏指南》:深入了解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和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面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与重要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杨简迁国子博士 送王舍人制置四川 送王龟龄自著作丞外补 送王诚之舍人使北方得挥字 送通判范朝散秩满造朝 送通判范朝散秩满造朝 送沈虞卿秘监将漕江东二首 送沈虞卿秘监将漕江东二首 送僧 送瓯宁魏生赴武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搬迁 艮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阿者 玉骨 才藻艳逸 少奶奶 乙字旁的字 阳煦山立 羽字旁的字 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外弟 气急败坏 舒眉展眼 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工字旁的字 以铢程镒 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